第87章 民间巷议:未央宫变演传奇

汉阙惊澜 桃园山人 1771 字 13天前

长安城东市,秋阳懒懒地爬过鳞次栉比的灰瓦屋顶,在狭窄的街巷间投下斜长的、界限分明的光影。空气中混杂着炊烟、牲畜粪便、劣质脂粉以及隔夜馊水的气味,这是市井最真实也最粗粝的呼吸。前些日子东市刑场那浓得化不开的血腥气,已被深秋的风和无数杂沓的脚步冲淡了许多,只在某些背阴的青石缝里,还顽固地残留着一丝若有若无、令人心悸的铁锈味,如同沉入水底的秘密。

一处背风的街角,围着几十号人,男女老少皆有。他们大多穿着浆洗得发白的麻布短褐,脸上刻着风霜和劳作的痕迹,眼神里带着一种市井特有的、对惊险离奇故事的饥渴。人群中央,一个穿着半旧青布长衫、留着山羊胡的说书人,正唾沫横飞,拍打着手中的醒木。他面前的小木桌上,一盏油污的陶灯,灯苗随着他夸张的动作跳跃着。

“……列位看官!话说那日,长安城上空,乌云压顶,黑得跟锅底似的!未央宫里,那是杀机四伏,刀光剑影啊!” 说书人吊着嗓子,声音抑扬顿挫,仿佛亲眼所见,“咱们那位小皇帝,昭帝陛下!才多大点?才这么高!” 他用手比划了一个孩童的高度,引得众人一阵啧啧惊叹。

“可您猜怎么着?那上官桀老贼,勾结燕王,伪造了一封天大的奏章,要诬陷咱们忠心耿耿的霍大将军!那奏章写得,叫一个歹毒!什么阅兵逾制啦,什么擅增校尉啦,屎盆子那是一盆接一盆地扣啊!满朝文武,都给吓懵了!那上官桀,得意洋洋,就等着霍公下狱呢!”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当口!” 说书人猛地一拍醒木,“啪!”的一声脆响,吓得几个妇人一哆嗦,“咱们小皇帝,嘿!真龙天子!那叫一个英明神武!他老人家拿起那奏章,上眼这么一瞧……” 说书人模仿着孩童看东西的模样,眯着眼,凑近空气,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嘿!就那么一瞧,嘿!神了!咱陛下就瞧出破绽来了!您猜怎么着?那奏章上说霍公阅兵是‘庚午日’,可陛下清清楚楚记得,那天霍公正在宫里给他讲《尚书》呢!压根没出宫门一步!还有那校尉名字,陛下过目不忘,压根就没这人!”

“好家伙!” 说书人猛地站起身,唾沫星子喷得前排听众直往后仰,“咱们陛下当时龙颜大怒!啪!就把那假奏章摔在了上官桀老贼的脸上!指着他的鼻子就骂:‘大胆逆贼!敢诬陷忠良!霍大将军乃先帝托孤重臣,朕之股肱!尔等鼠辈,其心可诛!来人啊!给朕拿下!’”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惊叹和叫好声。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听得入神,忘了拍哄,怀里的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引来周围几声善意的哄笑和妇人忙不迭的安抚。几个蹲在前排的半大孩子,眼睛瞪得溜圆,拳头攥得紧紧的,仿佛自己就是那英明神武的小皇帝。

“后来呢?后来呢?”一个挑着空担子的货郎急不可耐地追问。

“后来?” 说书人捋了捋山羊胡,故作神秘地压低声音,“那上官桀见事情败露,狗急跳墙啊!伙同他那不成器的儿子上官安,还有那个只会算账刮地皮的桑弘羊,竟然密谋要在长公主府设下鸿门宴,刺杀霍公!那阵仗,啧啧,埋伏了三百刀斧手!个个都是身高八尺、腰大十围的壮汉!就等着霍公一入席,摔杯为号……”

不远处的“醉仙居”酒肆,正是午后人声鼎沸之时。油腻的方桌旁坐满了各色人等。临窗一桌,几个穿着体面些的布衣商贾,就着劣质的浊酒和盐水煮豆,也在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