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方向的战事暂告段落,张合、高览稳住了南部局势,将张燕的黑山军主力重新压回太行山深处。北线,审配、沮授联合刘虞,对公孙瓒残部的包围网正越收越紧,蓟城已如瓮中之鳖。东面,麴义、张合(分兵后)针对青州黄巾的军事行动与政治招抚双管齐下,进展顺利。整个袁绍集团,如同精密运转的机器,按照既定战略稳步推进。
然而,袁绍深知,欲成大事,非仅凭疆场决胜。人才,尤其是未被发掘的英才,才是未来争霸天下最宝贵的资源。在邺城处理完积压政务,听取了各方汇报后,一个念头在他心中萌生——他需要亲自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那片即将成为下一个焦点的土地上,感受真实的气息。
这一日,他召来了最为信赖的谋士沮授与新晋的军师中郎将荀攸。
“公与,公达,幽州战事已近尾声,青州布局亦在展开。孤欲亲往渤海一行,一则巡视边防,安抚新附;二则……就近观察平原。”袁绍的手指在地图上渤海郡与青州平原国交界处轻轻一点。
“主公是想亲眼见一见那刘玄德?”沮授立刻会意。
“不错。”袁绍颔首,“此人以织席贩履之身,能得关、张这等万人敌誓死相随,能在平原这等四战之地赢得民心,必有过人之处。公孙瓒败亡在即,此人将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更重要的是,他心中还萦绕着另一个名字,一个来自斥候与颍川士人圈零星提及,却让他莫名留意的名字——常山赵云。
荀攸沉吟道:“主公微服而行,体察民情,探查英杰,自是好事。然平原毕竟邻近青州黄巾活动区域,且刘备立场未明,安全之事,需万分谨慎。”
“此事易尔。”袁绍淡然一笑,“便以河北商贾身份,携精干护卫,沿漳水、黄河巡视产业为名。元皓(田丰)性情刚直,留守邺城与友若(荀谌)处理日常政务。公与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公达,你精于细节,随我同行。”
“攸,遵命。”荀攸躬身领命。
数日后,一支规模不大却极为精干的商队悄然离开了邺城。袁绍扮作一名气度雍容的中年大贾,化名“袁显”;荀攸则作为账房先生随行;护卫首领则由武艺高强、心思缜密的徐晃担任,其麾下数十名亲卫皆扮作伙计、扈从,暗藏利刃。一行人沿漳水东行,进入渤海郡。
渤海郡是袁绍起家之地,经他多年经营,虽前番遭公孙瓒联军骚扰,但恢复迅速。沿途可见田野有序,村落安宁,驿道畅通,显示出良好的治理基础。袁绍看在眼里,心中颇感欣慰。
然而,当队伍越过郡界,踏入平原国境内时,一种微妙的不同感渐渐浮现。
这里的田野同样得到耕种,村落也显安宁,但氛围却似乎更为……凝聚。市集之上,商贩百姓言谈间,对那位“刘使君”(刘备被公孙瓒表为平原相)多有赞誉之词。
“刘使君仁德啊,从不加征赋税!”
“前日有溃兵滋扰,是关将军率十骑冲阵,直接将那贼首擒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