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邺城定策,政理为先

建安四年的春日,阳光似乎格外眷顾邺城。金色的光芒洒在重新加固拓宽的城墙上,映照着“袁”字大旗,猎猎作响。城内,新修的官道笔直宽阔,车马粼粼;市集之中,商贩吆喝,人流如织,一派乱世中罕见的繁盛景象。昔日袁绍魂断官渡的阴霾,早已被这一年来雷霆万钧的北疆大捷和如火如荼的内政革新驱散殆尽。

大将军府,正殿。

袁绍高踞主位,身着玄色常服,绣有暗金纹路,威严中透着一丝内敛。他目光扫过堂下济济一堂的文武,心中豪情与谨慎交织。一年的呕心沥血,北疆的战火与内政的革新,终于将历史的车轮扳向了另一条轨道。如今,河北四州(冀、幽、并、青)如同一块经过千锤百炼的精钢,亟待在他的手中,锻造成一柄指向天下的利剑。

堂下,文武分列,气象一新。左侧文臣之首,正是总揽全局战略的监军沮授,其侧是主持邺城日常政务、权柄极重的别驾田丰。新任长史荀谌负责外交协调,而神态沉静的军师中郎将荀攸则立于武臣班列之前,专司参赞军机。右侧武将,则以颜良、文丑为首,新晋的翊军将军赵云气度沉凝,并州都督张合、幽州都督审配(以文督武,体现袁绍的新思路)、青州主将麴义与其副将徐晃皆赫然在列。甚至,左将军刘备也位于殿中,面容平静,身后关张二人如渊渟岳峙。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自信与期待。所有人都明白,今日之会,将决定河北这头已然苏醒的雄狮,下一步将迈向何方。

袁绍没有急于宣布战略,而是如同一位现代企业的CEO,主持了一场详尽的年度复盘会议。他示意沮授首先发言。

1. 政通人和,仓廪丰实

沮授手持简册,声音沉稳而有力:“主公,去岁至今,四州推行《新政纲要》,成效卓着。度田括户,新增编户齐民三十万余,田亩数目厘清,赋税得以均平。各郡官仓实收粮秣,计三百八十万斛!民间存粮更为丰足,预计可支撑大军三年征战,而无饥馑之虞。”

三百八十万斛!这个数字让殿内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吸气声。充足的粮食,是乱世中最硬的底气。紧接着,田丰出列,补充道:“水利兴修七百余处,官学已遍及各郡,吏治经考核,黜落昏聩者百余人,擢升干才如清河崔林、涿郡卢毓等,政令通达,士民归心。”

文治的成果,为霸业铺就了最坚实的基石。

2. 甲兵雄壮,四方绥靖

轮到军方展示肌肉。张合率先出列,声音洪亮:“禀主公,并州境内,黑山张燕部遭我军持续清剿封锁,已龟缩山林,难成气候。雁门塞外,去岁臣服之鲜卑、乌桓各部,今岁已依约送来首批战马五千匹,驽马万匹!我军新编具装骑兵已逾八千,轻骑过万,皆可随时效命!”

审配接着汇报:“幽州边境晏然,公孙瓒余孽已肃清,胡人慑于主公兵威,不敢南下牧马。”

麴义则带着一丝傲然:“青州黄巾残余,末将与徐晃将军已扫荡大半,再有一月,可保通往徐州之路畅通无阻!”

最后,负责工坊的将领汇报了惊人的产能:“邺城、晋阳、蓟城三处匠作监,月产精铁札甲三千领、强弓五千张、箭矢二十万支……军械储备,足以武装十万大军!”

精兵、强将、利器和稳定的战马来源,这台战争机器已经轰鸣作响,只待一声令下。

3. 潜龙在渊,偶露鳞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