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留样时间,定半个月是不是有点长?咱们腐乳生产周期也没那么久。”

“主任,留样主要是为了万一有顾客反馈问题,我们能追溯到同一批次的产品,查找原因。半个月时间,基本上能覆盖产品从出厂到被食用的大部分周期了。”王超解释道。

“嗯,有道理。那这个记录由谁来负责?各班组自己记?”

“我建议由各班组组长负责初步记录,车间主任汇总审核,最后交到厂办备案。层层把关,责任到人。”

马主任沉吟片刻,拿起笔在稿子上修改了几处细节:“我看行。这样,你先在豆制品车间试行一段时间,看看效果,没问题再全厂推广。”

得到马主任的首肯,王超立刻行动起来。他召集豆制品车间各班组长和何师傅、张保国等骨干开了个小会,详细讲解了新制度的要求和操作流程。起初大家觉得有点麻烦,多了一道手续,但在王超强调了这对保证“南水牌”口碑的重要性后,也都表示愿意配合。

接下来几天,王超的主要精力都扑在了这件事上。他亲自监督记录表格的印制,指导各班组长如何规范填写,检查留样柜的设置。豆制品车间的生产流程,肉眼可见地变得更加规范。

期间,他也抽空去了一趟县印刷厂。果然如赵科长所料,县印刷厂的老师傅看着王超带来的、希望印两种颜色的标签设计图,直接摇头:“王副厂长,不是我们不接,这套色对设备要求高,我们这台老机器,印出来肯定重影,效果还不如单色呢。”

王超没有气馁,道谢后离开。他通过赵科长的关系,将设计图和样品寄往了地区印刷厂询价。几天后,地区印刷厂回信了,报价比县里高出一大截,而且起印量有要求。

“价格是贵了点,但人家印出来的效果,肯定不是县里能比的。”赵科长把回信递给王超,“关键是,这钱厂里能批下来吗?”

王超看着报价单,心里快速盘算着。全部更换肯定不现实,成本太高。他想了想,对赵科长说:“赵叔,您看这样行不行?我们先小批量印一批,就用在新开发的那个小坛装的‘精品腐乳’上,试试市场反应。如果卖得好,再考虑大面积更换。”

“这倒是个稳妥的办法。”赵科长表示赞同,“你跟老马商量一下。”

王超拿着地区印刷厂的报价和自己的想法再次找到马主任。马主任看着报价直嘬牙花子:“这么贵?这得卖多少坛腐乳才能把本钱赚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