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后燕惠愍慕容宝:摇摇欲坠的江山

建兴十年(395年)五月,慕容垂决定给拓跋珪一点颜色看看,他任命太子慕容宝为元帅,领兵伐魏。慕容宝觉得这是一个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的好机会,于是信心满满地带着大军出发了。

拓跋珪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用谋士张衮的计策,故意示弱,带着部落和牲畜渡过黄河,西迁一千多里,装出一副远逃的模样。慕容宝一看魏军跑了,就一路追到了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在这里得到了别部降人三万多户。到了九月,燕军见魏军在黄河南岸,慕容宝就想渡河进攻,可刚要渡河,就遇到了暴风,只好暂时作罢,两军就这样形成了相持之局。

从中山出发时,慕容垂就已经身患疾病。进至五原后,魏军小部队在燕军后方活动,把后燕往来的使者全部抓住,彻底切断了燕军与京城的联系。慕容宝他们在五原等了好久,都得不到京城的消息,心里开始慌了起来。更要命的是,军中还传出了慕容垂已经去世的谣言,这让燕军的士气一落千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十月下旬,慕容宝见士气低落,又得不到京城的消息,只好烧船退兵。他以为魏军没有船,短时间内过不了河,就放松了警惕。可没想到,拓跋珪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选精锐骑兵两万余人,日夜兼程,沿着黄河冰面追击后燕军。

当燕军退到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时,还没来得及扎营,魏军就追上来了。燕军毫无防备,顿时乱作一团。在魏军的猛烈攻击下,燕军大败,被俘四五万人,慕容宝只带着几千人狼狈逃回后燕。这一战,就是历史上着名的参合陂之战,它成为了慕容宝一生的耻辱,也让后燕元气大伤。

拓跋珪对待这些俘虏极其残忍,除了少数有才能的幸免于难,其余的全部被坑杀。这场大屠杀,让后燕和北魏之间的仇恨更深了。慕容宝回到后燕后,深感自己无能,以参合陂惨败为耻,他向父皇慕容垂请命,想再次兴兵伐魏,洗刷耻辱。

慕容垂看着儿子如此窝囊地败回来,心里既愤怒又失望。但他也知道,慕容宝是自己选定的继承人,不能就这么放弃。为了给儿子树立威望,也为了挽回后燕的颜面,已经七十多岁高龄的慕容垂决定亲自挂帅,攻打北魏。

建兴十一年(396年)三月,慕容垂带着大军出征了。这一次,燕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了北魏的几个城池。当大军行至参合陂时,慕容垂看到了去年战场上堆积如山的尸骨,心中涌起一阵悲愤。他下令设吊祭之礼,为死去的将士们哀悼。《资治通鉴》记载:“垂至参合,见往年战处积骸如山,设吊祭之礼,死者父兄一时号哭,军中皆恸。垂惭愤呕血,因而寝疾。”

慕容垂这一病,就再也没能好起来。他只好下令退兵,在退兵途中,病情越来越严重。四月,慕容垂在上谷的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去世,年七十二岁,谥号武成皇帝,庙号世祖。

慕容垂去世后,慕容宝顺利即位,在境内赦免罪犯,改元永康。从太子到皇帝,慕容宝终于登上了权力的巅峰,可他面临的,却是一个内忧外患的烂摊子。

慕容宝一当上皇帝,就开始着手处理国内的事务。他先是遵照慕容垂的遗令,检查户口,将军营遣散,分配给各郡县,确定士族原先的出身,明确他们的官仪。可他的这些政策,法律严峻政令苛刻,引起了朝廷上下的不满,百姓中也有很多人反对他。

除了国内的政治问题,慕容宝在家庭关系上也处理得一塌糊涂。他一继位,就派遣卫将军、赵王慕容麟去逼迫继母成哀皇后段元妃自杀。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初慕容宝被立为太子时,段元妃就曾对慕容垂说:“太子姿质雍容,优柔寡断,在太平盛世是个仁明的君主,在危难之时却非济世的雄杰,陛下把大业交给他,小妾就看不到子孙后代昌大。辽西王慕容农和高阳王慕容隆是陛下儿子中贤明的,应该选择一个立为太子。赵王慕容麟奸诈负气,常有轻侮太子的心理,陛下一旦辞世,一定会有灾难出现。这是陛下的家事,应该深入考虑。”慕容垂没有采纳她的建议,慕容宝和慕容麟听到这番话后,都对段元妃怀恨在心。所以慕容宝一继位,就迫不及待地对继母下了毒手。段元妃怒骂慕容宝逼杀继母,肯定也不能保守社稷,然后自杀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