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是章武王元融的儿子,论辈分,比元恭还低一辈,当时才19岁,还是个少年。高欢选他,就是看中了他年纪小、背景浅,好控制。《魏书·后废帝纪》说他少称明悟,但在高欢面前,再聪明也没用。
公元531年十月,元朗在信都(今河北邢台)登基,改元中兴。说是皇帝,其实就是高欢的移动公章,高欢说啥,他就得同意啥。
可元朗这过渡品的保质期,比元晔还短。高欢打败尔朱氏后,觉得元朗出身太低,疏属,又无德望(《资治通鉴》),撑不起场面,于是开始物色新的人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看中了元修。元修是孝文帝元宏的孙子,身份够硬,而且沈厚少言,好武事(《魏书·出帝纪》),看起来像个能当皇帝的样。
公元532年四月,高欢找了个借口,说元朗非正绪,废了他,降为安定王。一个月后,元朗被秘密处死。可怜这少年,当了半年皇帝,连龙椅都没坐热,就成了高欢换人的垫脚石。
临死前,元朗可能都没弄明白:我到底做错了啥?其实他啥也没做错,错就错在,他是高欢手里的临时道具,用完了,自然要被扔掉。
元修能当上皇帝,全靠高欢。但他跟前面几个傀儡不一样,心里憋着一股劲:想当真正的皇帝。
公元532年七月,元修登基,是为出帝。刚上台,他就跟高欢较上了劲。高欢想把女儿嫁给元修,元修不愿意,找了个借口推辞了;高欢在朝中安插亲信,元修就提拔自己人,比如斛斯椿、王思政,跟高欢对着干。
《魏书·出帝纪》里说,元修性沉厚,少言语,好武事,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