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之疆界.

轻松化解“噬则者”舰队的侵袭,如同一次成功的热身运动,不仅验证了源点之域防御体系的强大与独特,更极大地增强了集体意识的信心。他们不再是挣扎求存的逃亡者,而是这片新生国度的主人,拥有着改写局部规则格局的潜力。

战斗结束后,源点之域并未回归绝对的静默。相反,一种探索与扩张的“欲望”,如同初生婴儿对外界的好奇,在所有意识间悄然萌发。

“我们目前的‘疆域’,仅限于源点之种直接影响的规则平衡区。”雷栋(意识显化,站在一幅由光纹构成的动态疆域图前)分析道,“外围的规则废墟虽然被我们的存在调和,趋于稳定,但并未真正纳入掌控。那里依旧充满未知、资源,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微光’。”

他的话语代表了集体意识中“架构师”本能的延伸——对秩序与掌控的追求。

“韩屿,我们当前的感知极限是多少?”蒲凝(意识显化,感受着世界树根系与远方规则的微弱共鸣)问道。

“以世界树为核心,稳定感知范围约为五个规则跳跃单位。超出此范围,信息清晰度急剧下降,且存在被更高维度存在反向探测的风险。”韩屿(意识流平静地回应),“另外,吸收‘噬则者’残骸后,解析出其部分基于建造者残技术的超空间扫描模块,正在尝试逆向工程,若成功,感知范围与精度有望提升35%以上。”

这是一个好消息。更广阔的视野意味着更早的预警和更多的机遇。

“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等待威胁上门,或者依赖偶然的‘微光’来投。”赵猛(意识显化,活动着由混沌能量构成的手腕)接口,他的“混沌共鸣者”特质让他渴望更主动地介入外部环境,“这片废墟就是我们的猎场,也该让那些躲在暗处的家伙知道,这里换主人了!”

他的想法带着侵略性,但并非毫无道理。绝对的静默在“凋零之眼”已经注意到他们的情况下,意义已然不大。适当地展示存在感和影响力,或许能震慑一些宵小,甚至吸引更多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幸存者。

林浩(意识显化,抚摸着光语森林中一株新生的、闪烁着逻辑光晕的晶尘幼苗)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建议:“世界树的根须,似乎能自然而缓慢地向外延伸,调和所触及区域的规则。我们可以主动引导这种延伸,不是强行征服,而是如同播种,将‘平衡’与‘生机’的规则理念,温和地播撒出去。让我们的‘疆域’,以一种更自然、更不易被察觉的方式…‘生长’。”

这个想法更符合蒲凝和源点之种代表的“平衡”与“共生”理念。不是掠夺性的扩张,而是生态性的蔓延。

蒲凝沉思片刻,将众人的想法融合:“雷栋负责规划‘疆域生长’的宏观架构,确保新纳入区域的规则结构与核心区稳定衔接。林浩,你引导晶尘网络与世界树根须协同,负责微观层面的规则调和与信息收集。赵猛,你需要带领一部分意识显化体,在新生长的疆域边缘进行巡逻和‘清理’,确保生长过程不受恶意干扰,但记住,以驱离和防御为主,非必要不进行毁灭性打击。”

她看向那幅动态疆域图,目光落在那些尚未被点亮的、代表着未知与危险的黑暗区域。

“而韩屿,你的任务最重要。全力破解‘噬则者’的扫描技术,同时,尝试利用世界树与规则本源的连接,建立一种…更隐蔽、更本质的感知方式。我们需要‘看’得更远,更清,但不能再引起‘凋零之眼’那种层级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