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缕异宇宙的微风拂过我们的世界,带来的不仅是未知的信息,更是对自身存在方式的根本性质疑。
星历七万九千五百零六年,初春。母巢的边界感应阵列检测到持续异常波动——并非星网内部活动,而是来自宇宙膜之外的。这种接触不再是随机信号,而是具有明确结构的信息包,仿佛有人在外层空间敲门。
一、异宇宙信号的解析突破
秦澈带领的分析团队在第七个循环周期后,终于破译了敲门声的基础语法。这些信息包并非语言,而是多维数学结构,通过超弦振动编码。
它们用几何说话,明镜先生指着全息投影中旋转的卡拉比-丘流形,每个形状代表一个基本概念,比如、、。
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这些信息包内包含宇宙常数对比表。发送者清晰标注了两个宇宙的物理法则差异:它们的强核力比本宇宙弱0.03%,光速快1.7倍,甚至时间流逝速率也存在微妙差别。
这不是简单的问候,云鹤真人凝重地说,而是对方在确认基础规则的兼容性。
家庭实验室取得了关键突破。艾莉亚发现异宇宙信号中夹杂着意识碎片——并非完整思维,而是某种感知印记,如同指纹般记录着发送者的认知方式。
看世界的方式与我们不同,她解释道,我们的意识是线性的,而它们似乎是全息式的,能同时感知多个维度。
蚀骨女帝则从能量角度提供洞见:这些信号在穿越宇宙边界时,会产生特殊的熵变。通过分析熵变模式,可以反推对方宇宙的能级结构。
二、星灵休眠期的自治挑战
随着星灵进入深度休眠,星网面临首次无中心调度的考验。联盟建立了文明议会制,由各文明代表轮值主持星网运维。
但新体系很快暴露出问题。在讨论如何回应异宇宙信号时,碳基联盟主张立即建立双向通信,而硅基联邦则坚持需要更多安全验证。会议陷入僵局。
没有星灵的仲裁,我们连基本共识都难以达成。一位代表无奈表示。
秦澈提出了分层决策机制:将问题按紧急程度和影响范围分级,不同级别由不同规模的团体决策。同时引入时间窗口制,避免无休止的辩论。
更复杂的挑战来自星灵子代。七个星之子在父体休眠后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有的渴望接替星灵职责,有的则试图探索独立道路。
我们需要它们,但不能依赖它们,秦澈在家庭会议上说,星网必须学会自洽,而非永远依赖某个中心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