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港的海风带着咸涩的气息,卷动着北洋水师的旌旗。李砚站在“镇海号”的甲板上,望着缓缓驶入深海的船队——三十艘楼船首尾相接,像一条银色的长龙,在墨渊的引领下,向着未知的西方海域进发。
“陛下,此行路途遥远,还请保重龙体。”秦老儒立于岸边,遥遥作揖,花白的胡须在风中飘动。他虽不理解皇帝为何执着于出海,却也明白这趟远航的重要性——陛下口中的“高产作物”,关乎着大秦的根基。
李砚挥了挥手,声音被海风送向岸边:“秦先生放心,朕去去就回。北方的政务,就拜托你了。”
楼船缓缓驶离港口,岸边的人影渐渐缩小。李砚转身看向舱内,那里堆放着百工营精心准备的物资:压缩的肉干、不易腐坏的腌菜、用于记录的竹简帛书、绘制舆图的笔墨,还有几箱用于交换的丝绸和瓷器——他知道,海上航行难免遇到异域部落,这些中原珍宝总能派上用场。
墨渊如同一座移动的岛屿,游弋在船队侧方。五十丈长的身躯在海水中起伏,巨大的尾鳍轻轻摆动,便能掀起足以让楼船摇晃的浪涛。李砚时常站在墨渊背上,感受着水系亲和带来的奇妙体验——海水在他指尖流淌,仿佛有了生命,能清晰地感知到方圆十里内的鱼群与暗礁。
“前面有岛屿。”墨渊的声音直接在李砚脑海中响起,这是契约带来的精神连接。
李砚登高眺望,果然见前方出现一片绿意盎然的岛屿。船队靠近后,发现岛上草木丛生,隐约有土着的身影在林间穿梭。
“派十名士兵登陆探查,带上丝绸作为礼物,不可擅动刀兵。”李砚下令。他此行的目的是寻找作物,而非征服。
士兵们乘着小船登上岛屿,很快便带回了几个皮肤黝黑、穿着兽皮的土着。他们起初对楼船充满恐惧,但在看到士兵递上的丝绸后,眼中露出好奇与敬畏。
通过手势与简单的交流,李砚得知这座岛屿盛产一种块茎植物,埋在地下,口感粗糙却饱腹感强。他立刻让士兵跟随土着去挖掘,很快便捧着几块沾满泥土的块茎回来——那形状、那纹理,与他记忆中的土豆惊人地相似!
“就是它!”李砚心中狂喜,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土豆,用小刀切开,内里是淡黄色的果肉,散发着淡淡的土腥味。他让士兵生火烤熟,尝了一口,虽不如后世的土豆细腻,却已是天大的收获。
“留下十名士兵和一艘楼船,在此建立据点,收集土豆种子,学习种植方法。”李砚当即下令,“其余人继续向西。”
船队离开岛屿时,土着们捧着更多的土豆来交换丝绸,李砚则让士兵留下了几把铁制农具——对这些土着而言,铁器或许比丝绸更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