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云杉之鹅’,那个被所有人嘲笑的‘飞行木材堆’,它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动力!是该死的、又重又笨的活塞发动机!我需要更强大的、更轻便的动力!刘,你的‘电’,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能让我挣脱大地引力的……翅膀!”
他停下脚步,目光灼灼地看着刘一丘:“开个价吧,刘!我要你的‘量子电堆’,我要你为我设计一款能驱动‘云杉之鹅’的、史无前例的电动机!钱,不是问题!你甚至可以拥有我航空公司的一部分股份!”
面对这足以让任何企业家都疯狂的提议,刘一丘却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
“休斯先生,你的思想,还停留在‘推’的层面。”
“什么?”休斯愣住了。
“无论是活塞发动机,还是电动机,其本质,都是用一种力,去‘推动’飞机前进。这是牛顿的时代,是上个世纪的思维。”刘一丘站起身,从办公桌上,拿起了一张空白的餐巾纸和一支钢笔。
他看着休斯,眼神里闪过一丝追忆,一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深沉的孤独感。他想起了在他前世的故土,那片已经消失的中国大陆上,早期航空先驱们的艰难探索。
“你知道吗,休斯先生。世界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载人飞行,是莱特兄弟在1903年完成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仅仅在几年之后,在遥远的东方,一个名叫冯如的中国人,也在同样简陋的条件下,造出了他自己的飞机,并且飞上了天空。他比欧洲的许多飞行探索,都要早。”
“可惜……”刘一丘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淡淡的怅然,“人们往往只记得第一个登上顶峰的人,却会遗忘那些同样在山脚下,仰望过同一片星空的同行者。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不公平。”
休斯安静地听着,他第一次从眼前这个神秘的东方人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仿佛历经了千百年的沧桑感。
刘一丘收回思绪,将目光重新聚焦在手中的餐巾纸上。
“飞机,是属于上个世纪的,休斯先生。无论它飞得多快,多高,它终究是一只被空气动力学和重力法则所束缚的‘风筝’。而我们,应该去创造属于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