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兄弟阋墙

西岐得知前去营救西伯侯的伯邑考也被抓了,整个局势瞬间乱成一团糟,各方势力的意见犹如沸鼎中翻滚的汤液,难以调和。

朝堂之上,各方代表争得面红耳赤。主张姬发立即继位者,言辞激昂,他们觉得国不可一日无主,西伯侯姬昌与伯邑考深陷囹圄,生死未卜,此时姬发若能即刻登基,便可稳定西岐人心,凝聚力量,以新王的威严和权力重新规划布局,对内安抚百姓,对外震慑殷商。

他们振臂高呼,认为这是当下扭转乾坤、破局的关键之举,绝不能错失时机,否则人心一旦离散,再想挽回就难如登天。

而那些建议立即营救姬昌和伯邑考的人,神色焦虑,声泪俱下。

在他们心中,姬昌是西岐的精神支柱,多年来带领西岐百姓开垦荒地、发展生产、训练兵马,才有了如今的繁荣根基,其威望和智慧无人能及;伯邑考更是贤良仁厚,深受众人爱戴,他不顾自身安危前往殷商营救父亲,这份孝心和勇气令人动容。

他们强调,若不全力营救,不仅会让西岐失去两位重要的领导者,还会寒了天下人的心,以后谁还会真心归附西岐?

西岐以仁义为本,怎能弃父子二人于不顾?

姬发一系的支持者们则面色凝重,他们坚定地认为只救姬昌,不救伯邑考。

在他们看来,伯邑考此去殷商,已然落入纣王那残酷无道的魔掌,营救成功的希望渺茫至极,强行营救很可能不仅救不出伯邑考,还会让前去营救的将士们白白牺牲,更会打乱营救姬昌的计划。

姬昌乃西岐的主心骨,只要姬昌能归来,西岐便有继续发展壮大的希望,至于伯邑考,他们虽心中悲痛,但从大局出发,只能做出如此艰难的抉择。

姬发站在众人之中,内心如翻江倒海般痛苦挣扎。

一边是对父亲和兄长的深厚情谊,血浓于水,他怎忍心舍弃任何一人;另一边是西岐的万千百姓和未来前途,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无数人的生死存亡。

他深知,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意味着巨大的牺牲和难以预料的后果。

沉默片刻后,姬发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而又饱含痛苦。

他扫视着众人,声音略带沙哑却掷地有声:“各位所提,皆为西岐着想。然,我姬发身为姬氏子孙,又怎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位亲人。但我们亦不能盲目行事,须得从长计议。营救之事,绝不能草率,需精心谋划,确保成功。同时,西岐的安稳也至关重要,我会暂代主事之责,稳定局势,以待父亲归来。”

姬发此言一出,朝堂上的争论声稍歇。众人虽各有心思,但见姬发如此表态,也都明白这是目前能想到的较为周全之策。

于是,一场围绕着如何营救姬昌与伯邑考,以及如何稳定西岐局势的紧张筹备在暗中紧锣密鼓地展开。

西岐的谋士们日夜不休,翻阅古籍,探寻殷商都城的地理形势、防御布局以及纣王的性格弱点,试图从中找出营救的最佳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