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疫病突发,医卫革新
崇祯四年的夏初,当孙传庭在西北以铁腕手段整顿军政、郑芝龙在海上权衡招安利弊之时,一场不期而至的灾难悄然降临京畿。
起初,只是顺天府下辖的通州某村庄传来零星消息,说有数人突发寒热,上吐下泻,身上显现诡异紫斑,不过三两日便呕血而亡。消息被当作寻常时疫,并未引起太多注意。
然而,瘟疫如同隐匿的鬼火,一旦寻得干柴,便瞬间燃成燎原之势。不过旬日,疫情沿漕河、官道迅速蔓延,通州、大兴、宛平乃至京城外郭的贫民聚居区,纷纷告急!染病者众,死亡人数直线攀升,一时间人心惶惶,流言四起。
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和顺天府的衙役们,依旧沿用老办法:发现病家,便用石灰在门外划个圈,插上一面小小的黄旗,名曰“避疫”,实则等同于任其自生自灭,甚至将尚未断气的病人强行拖出城,扔进乱葬岗。恐慌之下,家家闭户,街市萧条,就连往日摩肩接踵的棋盘天街,也变得行人寥落,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绝望的恐惧和草木焚烧的呛人气味。
“瘟神下界了!”
“是奸虏散布的瘟毒!”
“朝廷无德,天降惩罚!”
各种荒诞恐怖的谣言甚嚣尘上,冲击着本就因清丈、科举改制而暗流涌动的京城。温体仁一党的御史,已然准备好了奏章,准备将这场瘟疫归咎于“新政扰民,上天示警”。
紫禁城内,崇祯第一时间通过李若琏的锦衣卫获得了最真实、最残酷的情报。他站在坤宁宫的高处(因周皇后担忧皇子健康,崇祯近期多居于此处理紧急政务),遥望外城方向,眉头紧锁。他深知,这绝非什么天罚,而极有可能是霍乱或鼠疫(明末小冰河期常见)!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和公共卫生意识,一旦大规模爆发,死亡率将高得可怕,甚至可能直接摧毁他刚刚起步的改革!
“陛下,太医院院使在外求见。”王承恩小心翼翼地上前禀报,脸上也带着掩不住的忧色。
来的不仅是太医院院使,还有几位须发皆白的老太医。几人一进殿便跪倒在地,院使声音发颤:“陛下!京畿突发大疫,来势汹汹,病症酷烈,臣等翻阅古籍,疑是‘疙瘩瘟’(鼠疫)或‘绞肠痧’(霍乱)!此乃绝症,古今药石难医……为今之计,唯有……唯有请陛下颁旨,祈告天地,并……并严密封锁疫区,以防扩散……”话中之意,几乎是放弃了治疗,只能听天由命和被动隔离。
若是往常的皇帝,或许真就只能如此。但此刻的崇祯,眼中却闪过一道基于科学认知的锐利光芒。
“祈告天地,若能禳灾,世间便无饿死之人了!”崇祯声音沉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封锁隔离是对的,但绝非划个圈、插面旗了事!更非将病人弃之荒野!那不是防疫,是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