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帅毙命,旗舰沉没,剩余的海盗船彻底失去了斗志,纷纷降帆乞降。
残阳如血,映照在渐渐平息下来的海面上。漂浮的船骸、挣扎的落水者、投降的船只……宣告着大明东南海疆一场决定性的胜利。郑芝龙的舰队正在熟练地接收俘虏,打捞战利品。
郑芝龙乘着小舟,来到沈廷扬的座舰下,登舷相见。这位海上枭雄此刻脸上兴奋与敬畏交织,对着沈廷扬郑重抱拳:“沈大人!陛下神机妙算,天威浩荡!末将……今日算是真正见识了何为王师利器!心服口服!”
沈廷扬扶起他,脸上也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此战大捷,全赖陛下洪福,将士用命,郑军门与麾下弟兄奋勇当先,亦功不可没!我当即刻具表,向陛下奏捷!”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狼藉的海面,语气转为深沉:“刘香虽灭,然此战意义,远超歼灭一伙海盗。它向所有觊觎大明海疆、质疑陛下开海新政的人昭示了一个事实——时代,变了。从今往后,这片大海的规矩,由陛下定,由大明的新水师来守护!”
郑芝龙心中一凛,深深点头。他明白,沈廷扬这话,既是说给那些潜在的敌人听,也是说给他听。
快船携带着盖有沈廷扬和郑芝龙大印的报捷文书,扬帆北去。文书上详细罗列了战果:击沉焚毁敌舰XX艘,俘获XX艘,斩首、溺毙、俘获贼寇无数,巨酋刘香授首……并着重强调了新式舰炮在此战中的决定性作用。
消息如同海上的疾风,迅速刮过东南沿海,刮向京师。
数日后,当这份捷报通过八百里加急送入紫禁城,摆在崇祯的御案上时,这位年轻的皇帝正在与徐光启、李邦华商议漕运海运之事。
他展开捷报,快速浏览,脸上并无过多意外之色,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但微微扬起的嘴角和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却透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小主,
“好。”崇祯轻轻将捷报放在桌上,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刘香已灭,东南海疆暂告平靖。沈廷扬、郑芝龙,做得不错。”
徐光启和李邦华连忙接过捷报细看,越看越是心惊,尤其是看到关于新式火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描述时,更是激动得胡须微颤。
“陛下!此乃天大之喜啊!”徐光启由衷赞道,“新炮之威,竟至于斯!海疆靖平,则开海通商之路畅行无阻,东南财赋重地可安矣!”
李邦华则更务实:“陛下,刘香覆灭,其原有之势力范围及贸易线路需尽快接管消化。亦可借此大胜之威,进一步整顿市舶司,规范海贸,收取关税。臣预计,明年海关岁入,必有大增!”
崇祯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目光落在蜿蜒的海岸线上,手指重点敲了敲福建、广东的位置。
“二位先生所言极是。海靖则财通,财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此战,不仅是一场军事胜利,更是一场经济和政治上的胜利。它证明了朕的路,没有走错!”
他霍然转身,语气斩钉截铁:“拟旨!重赏有功将士!沈廷扬加右副都御史衔,总理海贸诸事;郑芝龙实授福建总兵官,加都督同知,令其肃清刘香余孽,整备水师,随时听候调遣!”
“此外,”崇祯目光炯炯,“通告沿海各省,大明水师已焕然一新,有能御敌于国门之外之决心与实力!令各地鼓励造船,招募水手,发展海贸。朕要让大明的商船,满载丝绸瓷器和希望出海,载着白银和万国货物归来!朕要让这波澜壮阔的大海,成为我大明复兴的坦途,而非阻隔!”
乾清宫内,皇帝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与自信。
闽海的一场大捷,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激起的涟漪,正迅速扩散至整个帝国的肌体,预示着一段全新的、向海图强的征程,已然开启。而大明的新生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劈波斩浪,驶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