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征求朝廷意见

在南河的华夏军,也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消息。

开发委的三人组立即上报给中海,希望中海给出意见,并将开发委的意见上报。

对于傅靑几人来说,还是非常愿意出战帮助朝廷的。

外族入侵,内部的事情都可以放一放,毕竟是自己家的事情,关起门来怎么打都是自己家的,

首要的,是先将这些侵略者赶出去,我们自家的事情,外人跟着瞎掺和什么。

倭寇入侵的时候,我党也是这么做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只是校长不同意这么做,不过也幸好没有同意,要不然,也不会有之后的睡衣登山冠军了。

现在那块石头的存在一直被保留,还被开发成了观光景点,以便让人一睹睡衣登山之姿。

所以说,名字还真不能乱起,这不就介于石头之间卡住了吧。

中海充分的考虑了开发委的意见,和经过与智囊团的讨论后一致决定,打是可以打,不过还是要先征求崇祯和朝廷的意见。

获得他们的同意后,再派兵北上。

这么做是因为明朝廷此时才是代表了官方的力量,华夏军不是土匪,应当给予朝廷应有的尊重。

另一方面,华夏军一路向北的通道都还在朝廷的手中,如果不打招呼就北上,很容易让朝廷做出应激的反应。

万一再误会我军是趁机扩大地盘,明军再与华夏军打一仗,那就好事变成坏事了。

傅靑几人也知道,中海考虑的是对的。

于是傅靑几人商议之后,决定由马艾国去京师亲自和崇祯谈谈,这样也能最大限度的表示诚意,我们华夏军只是单纯的想与朝廷联手对抗满清,并没有别的意思。

这次行动派遣一个连的士兵进行护送,从南河到京师的距离不近,如果没有士兵护送的话一路风险太高。

三人确定之后,立即派人找正在冀省边境驻防的左良玉。

向他递交正式的文书,希望能通过他联系崇祯和朝廷,提前说明我华夏军使团去往京师的目的,将使团去往京师的道路让开。

但没成想,左良玉在收到文书后,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就将文书扔进了火堆。

还表示,让路是不可能的,你们这些反贼有什么资格面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