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骗秦钟叫姐夫,李纨命运改变的机会

奈何六年前太后薨,科举终止。

三年后,本来科举定下时间,一个贵妃薨,科举又被迫终止...今年就要科举了,但是贾范有预感,还要有事。

“大爷,您不考举了?”

赖大瞠目结舌,捐官的人,几乎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升迁,除非有天大功劳...自家大爷,才名动天下,才华满神京,今年会试近在眼前,大爷为何走进了死胡同?

再有,非是他自傲,自家大爷什么人物他清楚,那个秦邦业,不过是工部营缮司郎中,正五品衔。

高嫁,秦业的价值不高。

低嫁,秦业又不甘心。

秦业之女如今已经二八之龄,尚未有人上门提亲。

焦大胡思乱想的时候,贾范嗤笑一声:“科举太慢。”

科举取士,说得好听,真以为科举公平公正?

只要人脉足够,权势足够...会元是可以走后门的...每年科举之时,天南地北考生汇聚神京城,当真以为那些高官,真的可以慧眼识人,选一个门生中一个贡士,选一个考生就可以中会元?

甚至,还有高官,直接在考生中选东床。

那些人真的可以下重本赌一场?

无非就是有操作空间罢了。

贾家没有这样的人脉关系,可以帮助到贾范。

胎穿而来,带着记忆的贾范,小时候就成了神童...贾范读书很努力,练字也很努力。科举考试可要比高考难太多。

贾范其实没多大信心。

反正有银子,捐官就捐官吧...现在太平盛世,各部门都已经饱和,考中进士也未必能够立即给予官职。

还要等着安排。

想要娶个出身好点的姑娘,有一个官身很重要。

捐官最高可以捐一个正五品,文臣体系花银子也捐不来,除非是武官。武官正五品,那也是正五品。

秦业也就是正五品。

贾政混了大半辈子,如今也不过是从五品罢了。

“就算是中了进士,除了甲榜那三个,可以进入翰林院,其余人要么等待朝廷安排,要么去别人不愿意去,种种问题频发的县做一个知县。”

“在外面不知道做出多少政绩,又要顶着州府两级压力,才能够得到晋升的机会,可能等着能够入京为官的时候,已经年逾天命。”

“命好留在了翰林院,想要熬出头,还不知道何年何月。在城北,不就有隶属翰林院的一片房子,都是几家住在一起,里面可不乏当年甲榜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