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遇小瓶颈

对面这个苏牧阳使出“破渊”,眼看要收剑,突然停了一下。

这时候他会怎么反应?

大概会觉得对方招式用老,准备变招。可能会往前压一步,抢中线。

但如果就在这一刻,苏牧阳突然动了呢?

不是完整的一剑,只是一个方向的变化。哪怕只是剑尖微微一偏,也能打乱对方节奏。

所以他那一“顿”,不是为了蓄力,是为了骗人。

骗敌人的判断,也骗自己的本能。

他眼睛亮了一下。

难怪每次他太认真对待这个“顿”,反而出不了效果。因为他把它当成了一个“动作”,而不是一个“陷阱”。

真正的杀招,不在剑上,在对手的反应里。

他深吸一口气,决定换个思路练。

不追求打出多响的裂空声,也不管能不能切下树叶。他就想一件事:如果敌人现在站在我面前,我这一顿,能不能让他误判?

他闭上眼,重新在脑子里构建对手。高矮胖瘦不管,只设定一个条件:懂《逆鳞剑诀》。

对方看到“破渊”收尾,知道接下来该是“断岳”。常规打法是顺势劈下,力量集中在正面。

可我要是偏偏不劈呢?

我在“顿”的瞬间,让剑意往左偏一丝,等他重心前移,再突然转向右?

他在脑海里反复推演这个变化。一遍,两遍,十遍。

渐渐地,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只要他在“顿”的时候,把注意力放在“误导”而不是“发力”上,体内的气反而走得更顺。

因为这时候,他的心态变了。

不再是“我要完成这一招”,而是“我要让他犯错”。

前者是表演,后者是战斗。

他睁开眼,嘴角动了一下。

以前他总觉得自己打得不够狠,不够快。现在才明白,问题根本不在这儿。

他缺的不是力量,是想法。

《逆鳞剑诀》不是一套死招。它是一套逻辑,一套用来诱导、欺骗、反击的思维模式。每一式之间的衔接,都不是简单的过渡,而是一个心理博弈的过程。

“破渊”之所以要顿,是因为它知道你会期待“断岳”的爆发。它利用你的期待,制造破绽。

就像历史上那些着名的战役。

不是靠人多,也不是靠兵器好,而是靠算准了敌人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