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台玻璃幕墙外的景象正变得热火朝天。
十台钢铁巨兽刚完成第一轮耕耘,履带碾过新翻的沙土地,留下两道深褐色的辙印,转眼就被工作人员围住。
他们手脚麻利推着播种模块的滑轨凑上来,销钉穿过接口时发出清脆的“咔哒”声,不过五分钟,刚才还在翻土的巨兽身后就挂载上“新装备”。
武振邦正看得入神,秦若雪在旁轻敲屏幕:“看三号机那边,播种模块的输种管已经预热好了。”
屏幕上立刻切出特写:65米宽的播种架上,数百个细密的排种口正微微颤动,顶端的种箱里,改良过的耐旱麦种泛着浅黄的光泽。
操控三号机的是个叫杰瑞的年轻技术员,他捏着操纵杆往前一推,原本停在原地的巨兽缓缓启动,
排种口贴着垄沟碾过去,土粒被压得簌簌往下落,恰好盖住刚播下的种子,连覆土厚度都分毫不差。
屏幕右侧的数据栏里,“播种深度2.3cm”“株距15cm”的数字正实时跳动。
“这比人工撒种匀多了!”
塔台下传来惊呼声。武振邦低头一看,几个跟着来的老农夫正扒开土块数种子,每处垄沟里都躺着三粒麦种,间距像用尺子量过似的。
其中个戴草帽的老头直起身叹:“以前小型拖拉机拉犁播种,一天能弄十亩就不错了,还总有些地方漏种……这铁家伙走一趟就是65米宽,顶得上过去几十台了!”
话音刚落,远处的五号机突然扬起烟尘。原来它刚播完一片洼地,正顺着预设路线转向坡地。
履带在沙坡上碾过,车身却稳得没晃一下——秦若雪笑着解释:
“自动驾驶系统连坡度都算好了,播种口会自动调高度,坡上坡下的种子深度一样。”
武振邦忽然注意到,每台巨兽身后都跟着辆小型皮卡车,车上的人正拿着纸笔记录。
秦若雪见他好奇,又道:
“是在测土壤湿度。刚才耕耘时传感器已经扫过一遍,播种时再补测,数据会传到云平台,要是哪块地太干,后面的滴灌车就会重点浇。”
说话间,头一台完成播种的机器已经掉头往回走。
它刚驶过的地方,原本泛着白的沙地被翻成了深褐,垄沟像用墨线弹过一样的笔直。
新播的种子藏在土下,只留些微隆起的痕迹。
风一吹过,带着新翻泥土的腥气,竟比办公室里的茶香还让人心里踏实。
杰瑞在操控台前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