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盖胸中那股不顾一切向克里姆林宫坦陈利害的冲动,最终被记忆深处彻骨的寒意冻结了。
他仿佛又听到了NKVD军官皮靴踏在结冰路面上的“咔咔”声,看到了同僚名字出现在叛徒名单上时,周围人那迅速划清界限的、冷漠的眼神。
他深知,在最高权力面前,忠诚的证明往往需要付出血的代价,而猜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会疯狂滋长,无需证据,只需“动机”。
他的沉默与拖延,并未换来转机,反而成了政敌攻击他的最好武器。
一直对谢尔盖“民族英雄”称号嫉恨交加、并觊觎西伯利亚工业集团控制权的弗拉基米尔·彼得罗夫委员,敏锐地捕捉到了克里姆林宫内微妙的气氛变化。
他开始在非正式场合,用看似不经意的语气散布流言:
“谢尔盖同志最近似乎有些……过于爱惜羽毛了。南盟表达了进一步合作的意愿,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可他却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产业升级’上耗费我们宝贵的资金和精力。”
“听说,他对与南盟的后续交易持‘保留态度’?这很奇怪,当初可是他极力促成了萨哈林交易,为国家立下大功。现在怎么犹豫了?是不是……听到了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风声,或者,有了别的想法?”
“西伯利亚集团在他的领导下,确实稳住了阵脚。但如果我们能更积极地与南盟合作,获取更多资金,我们的重工业和军事现代化进程,本可以更快!”
这些阴毒的流言,如同毒蛇般钻进了最高权力者的耳朵。
结合谢尔盖近期确实在回避讨论新的“储备交易”,以及国际市场上关于能源未来的悲观论调,克里姆林宫深处那双眼睛,重新变得锐利和审视起来。
终于,一份来自最高层的、措辞简洁却重若千钧的“非正式”通知,通过秘密渠道送达了谢尔盖的办公室。
没有会议纪要,没有正式文件,只有核心圈一位重量级人物在绝对私密环境下的口头传达:
“谢尔盖·伊万诺维奇同志,国家杜马对于能源收入增速放缓感到忧虑。
我们迫切需要新的资金流入,以维持战略项目的运转。
南盟方面表达了继续深化合作的强烈意愿,特别是对勒拿河下游及东西伯利亚那几个已探明的大型油气田储备感兴趣。”
“高层希望看到你,如同解决萨哈林问题一样,再次展现你的‘智慧’和‘效率’。国家需要这笔资金,人民期待更好的生活。不要让不必要的……‘谨慎’,阻碍了国家前进的步伐。”
“这是对你的信任,也是……对你的期望。请务必在下次全体会议前,给出一个明确的、积极的进展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