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弈留下的那道隐晦的“规则印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小石子,其引发的涟漪远超预期。
柯伊伯带外,那原本正在缓慢而坚定地“编织”着无形巨网的“虚空编织者”,其行动骤然停滞。那弥漫的、对意识的饥渴意念,出现了一丝明显的迟疑和审视。它们感知到了那道印记——并非强大的力量展示,而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关乎“权限”与“归属”的规则声明。就像狼群在标记了领地的巨树前逡巡,尽管饥饿,却本能地忌惮着留下标记的存在。
这为地球文明赢得了无比宝贵的时间。
全球的“心灵壁垒”系统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加速构建。数以百万计的灵能节点被激活、校准,共同编织成一张覆盖整个内太阳系的、无形的灵能感应与调制网络。这张网不具备强大的攻击性,它的主要功能是“隐匿”与“感知”。
在苏晚晴的坚持和李明宇牺牲精神的激励下,那个大胆的构想——“回声陷阱”计划,也得以在绝密等级下启动。
计划的原理,是基于“星语者”学院提供的意识维度知识。既然“虚空编织者”以感知和捕食意识为生,那么它们自身必然也存在某种形式的“意识感知器官”。“回声陷阱”就是在“心灵壁垒”的“灵能白噪音”背景中,精心设置一些极其微弱、但结构异常复杂的“意识诱饵”。
这些“诱饵”并非真实的意识,而是通过灵能矩阵模拟出的、蕴含着强烈情感冲突、智慧闪光或灵性辉光的“虚拟意识信号”。它们被设置在一些预设的、远离地球的虚空节点(例如某些特定的小行星或废弃探测器上)。一旦有外来的意识感知力场对这些“诱饵”进行深度扫描或尝试“捕食”,就会触发陷阱。
陷阱的效果并非反击,而是**反馈**和**混淆**。
它会将扫描者的感知力场特性、强度、乃至其意识结构的部分模糊特征,经过加密和扭曲后,反向传输回地球的监测中心。同时,它会在陷阱节点周围制造小范围的、混乱的“意识回声”,让扫描者难以分辨诱饵的真伪,甚至可能短暂地“污染”其感知精度。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游戏——用虚假的诱饵,去试探和了解那些以意识为食的掠食者。
就在“心灵壁垒”初步完成全域覆盖,“回声陷阱”的第一批节点刚刚部署完毕时,“虚空编织者”的试探,终于来了。
它们没有直接冲击内太阳系,显然对林弈的“规则印记”仍有顾忌。它们选择了一个极其刁钻的角度——利用太阳风与星际介质的相互作用区域,那里面充满了复杂的电磁和灵能扰动,是天然的掩护。
一道极其隐晦、如同蛛丝般纤细的意识感知触须,悄无声息地穿透了外围防御,小心翼翼地避开了主要行星轨道,直接缠上了设置在土星轨道附近一颗小型冰质天体上的“回声陷阱”节点。
几乎在接触的瞬间,位于EUDFRI地下的主控中心内,刺耳的警报声就以最低音量响起,巨大的屏幕上,代表该陷阱节点的光点由稳定的蓝色变成了急促闪烁的红色!
“陷阱被触发!目标已上钩!”监测员压抑着激动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