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银纱映岛谋渔策,烛火照厅议军资

话说,圆月如盘,福安岛沐浴在银纱里。

众人在月光浴光里,眼中闪烁着对最后一策的渴望。

有个渔民面上神色担忧,紧握手中鱼钗,口中喃喃自语:一网这么多鱼,一月,一季,一年下来,这是个天文数字。该如何处理呀?

“这渔业就是最后一策。这么大量的鱼,虽要人手处理。诸位姐妹可以加入我们渔业工作。”杨易安干脆利索道,“大鱼,制作成咸鱼运到中原换钱粮,小鱼,鱼内脏用来晾晒干磨成粉末制作饲料。”杨易安远向晾晒场上的禽畜意味深长道。

柳明月笑嘿嘿对身边的苏小妹道:“你杨大哥的计策可行!如每天二三网,可产鱼六千至九千斤,其中三分之一制成鱼粉,足够喂养数百头禽畜。”

“如果我没有猜测错,你杨弟计策最后一环,禽畜所产生的肥料还可以保证农作物产量。”苏小妹抿嘴耍笑,“这才符合他算无遗策的特点!”

“看来你还是比较了解你的杨大哥的。”柳明月刻意将“你的”两字拉长尾音。

“去!去!去!”

圆月浮在海面上,将福安岛染成一片银霜。杨易安望着围聚的女子,见三分之一人攥紧了航海图边角,指节泛白;余下的人中,有个曾被水匪打断手指的女子突然举起缠着布条的手:“我懂晒鱼干!能帮着做饲料作坊。”话音未落,又有几个捏着碎贝壳的女子往前凑,说也想试试。有些怕鱼腥味的说,自己可以帮忙饲料禽畜。

“我爹以前在泉州开米铺!”一个戴银钗的女子突然扯开衣襟,露出里面用油布包着的账本,“咸鱼换粮的账,我能算!”她指尖划过账本上被海水浸出的褶皱,那是水匪洗劫时藏在米缸底的唯一物件。柳明月见状递过酒葫芦,女子却推开道:“我要留着日后有个念想。”

唯有三个女子缩在礁石后,发髻上缠着水匪掳走时系的红绳。其中一人突然抓起碎贝壳划向手腕,被杨易安劈手夺下。

杨易安知道这几个人思想根深蒂固,一心求死,且性格软弱。他回想起自己建造醉香楼时,发现的一间荒废尼姑庵,“去永冬城外的大王山吧。”他用手指指永冬城方向,“那里有座废弃的尼姑庵,檐角还挂着前朝百姓避乱时留下的铜铃。而且我就住在大王山脚下醉香楼里,日后有需要可以找我帮忙。”

三个性格软弱的女子在抽泣。杨易安一招手,走过几个女渔民。

“大姐帮忙照顾下这几苦难的姐妹,”杨易安又在这几位女渔民耳边低声道,“你们都是女人,多点帮忙开导下。盯住别再让她们犯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