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欢挑了挑眉,接过酒壶:“多谢黄老板提醒,这酒我收下了,晚上炖肉正好。”
黄老板喜滋滋地走了,春桃撇撇嘴:“这老东西,真是见风使舵。”
“市井里的人,大多是这样。” 苏清欢笑着把雪茸菌放进汤里,“不过他说的话倒是提醒我了,柳玉茹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厨艺会之前,咱们得把铺子的事抓紧办好。”
傍晚时分,隔墙终于砸通了,原本狭小的铺面一下子宽敞了不少。工匠们收拾工具要走,苏清欢让春桃给每人塞了块灵菇饼:“辛苦了,尝尝我们家的手艺。” 工匠们吃得赞不绝口,说以后一定常来捧场。
沈砚之帮着王伯收拾灶台,忽然指着墙角道:“这里可以砌个小灶,专门炖汤,客人一进门就能闻见香味。” 苏清欢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还能在这边摆个柜台,卖些酱菜和梅子酒,方便客人外带。”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春桃在旁边记着,忽然笑道:“小姐和沈大人倒像是早就商量好的,比掌柜的和账房还默契!”
沈砚之耳尖微微发红,低头咳嗽了一声,拿起块抹布擦灶台。苏清欢也有些不好意思,转身去看菜谱,指尖划过 “蟹粉豆腐羹” 的做法,忽然想起大纲里说这道菜后来会改良成御膳,嘴角忍不住弯了弯。
这时,青铜小鼎忽然轻轻震动了一下,鼎身的云雷纹愈发清晰,像是有什么东西要苏醒。苏清欢摸了摸鼎沿,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底气 —— 不管是扩店还是厨艺会,不管柳家还有什么阴谋,她有青铜小鼎,有身边这些人,就什么都不怕。
夜幕降临时,清欢小筑的灯亮了起来,新打通的铺面里摆上了几张新桌子,虽然还没收拾利落,却已经有了几分热闹的模样。王伯炖着雪茸菌汤,春桃在擦拭新碗筷,沈砚之帮着写新的菜单,苏清欢则坐在案前,用小鼎温着梅子酒。
巷口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两声清脆。苏清欢看着满屋子的烟火气,看着身边忙碌的几个人,忽然觉得,所谓的 “清欢”,从来不是孤孤单单的灶台,而是这热热闹闹的人间 —— 有砸墙的喧嚣,有斗嘴的趣味,有朋友的帮扶,还有食物里藏着的真心。
沈砚之写完最后一个菜名,回头看见苏清欢在笑,忍不住问:“笑什么?”
“笑咱们的大酒楼,终于要成了。” 苏清欢举起温好的梅子酒,“敬扩店,也敬…… 以后的日子。”
春桃立刻端起碗:“我也敬!敬小姐,敬沈大人,敬王伯!”
王伯笑着舀了勺汤:“先喝汤!这雪茸菌汤可别凉了!”
青铜小鼎在案头泛着淡淡的光,映着满桌的笑意,把梅子酒的甜、菌汤的鲜,还有这市井里最暖的滋味,都悄悄锁在了这方寸天地里。巷外的风刮过,带来了远处的叫卖声,混着屋里的笑声,成了最动听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