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我谢你们老板。” 苏清欢舀了根黄瓜条递给他,“尝尝我们的新茶,下次让你们老板来坐坐,聊聊菜式。” 伙计受宠若惊地接过去,嚼着黄瓜条跑了,刚到门口就喊:“老板!苏姑娘不怪咱们!还让您去喝茶!”
春桃撇撇嘴:“这聚福楼的老板也太会见风使舵了。” 苏清欢把酱菜倒进瓷盘里:“做生意的都这样,只要没坏心思,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再说他腌的黄瓜确实爽口,配粥正好。”
这时阿砚带着几个木匠进来了,身后跟着辆马车,拉着新的金丝楠木。木匠头头搓着手笑道:“苏姑娘,沈大人吩咐了,您要怎么改,咱就怎么弄,保证活儿漂亮。” 春桃立刻凑上去,掏出张皱巴巴的纸:“我早画好图了!这儿要加个雅间,这儿要扩灶房,还有门口得搭个凉棚,夏天客人能乘凉!”
木匠头头接过纸一看,差点笑出声 —— 春桃画的灶房比铺面还大,雅间画得跟戏台子似的。沈砚之忍着笑帮她圆场:“先按清欢姑娘的意思来,灶房要大些,食材得多放,雅间不用太华丽,干净敞亮就行。” 苏清欢补充道:“再留个小窗口,对外卖些包子馄饨,方便街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等木匠们丈量尺寸时,春桃自告奋勇要管材料账,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门口,拿着算盘 “噼里啪啦” 打。没一会儿她就皱起眉头,对着账本嘟囔:“这松木五两,楠木十两,怎么加起来比沈大人给的银子还多?难道是木匠坑咱们?”
沈砚之凑过去一看,差点气笑:“你把五两写成五十两了,当然不够。” 春桃脸一红,赶紧改过来,嘴里还犟:“人家第一次管账嘛,鼎爷你倒是帮我看看!” 她拍了拍桌上的青铜小鼎,鼎身微微发热,像是在叹气。苏清欢打趣道:“鼎爷只认食材不认账本,你还是求沈大人吧。”
沈砚之拿起账本,一笔一笔算得认真,阳光透过窗棂落在他脸上,倒少了些朝堂上的冷峻。苏清欢看着他袖口还没洗干净的蟹黄印,突然想起昨天在皇宫里他说的话,心跳莫名快了些,赶紧转身去灶房忙活。
王伯正在剥蒜,见她脸红,嘿嘿一笑:“沈大人是个实诚人,上次你摆摊被砸,还是他让阿砚偷偷收拾的那些家丁。” 苏清欢手一顿:“我说怎么后来那些人没再来找麻烦。” 王伯磕了磕烟袋:“他对你的心思,整条街都看出来了,就你自己装傻。”
正说着,沈砚之走进来,手里拿着账本:“算清楚了,材料钱还剩些,能添几套新桌椅。” 苏清欢递给他一碗刚熬好的绿豆汤:“先歇会儿,尝尝这个。” 沈砚之接过碗,喝了一口,绿豆沙绵密,还带着点荷叶的清香:“比御膳房的解暑汤还好喝。”
“那是,鼎爷加持过的。” 春桃端着刚蒸好的包子进来,热气腾腾的,“刚蒸的野菜包子,沈大人您尝尝,小姐用鼎挑的野菜,一点苦味都没有。” 沈砚之拿起一个,咬了一口,野菜的清爽混着麦香,瞬间想起被贬市井时的日子,只是那时的野菜饭,可没这么好吃。
傍晚时分,木匠们收工走了,巷子里渐渐安静下来。张屠户送来了半扇排骨,说是刚杀的猪,让苏清欢试试新菜。苏清欢看着排骨,又摸了摸青铜小鼎,鼎身亮了亮 —— 这排骨新鲜,适合做红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