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父母爱情之江德华10

支援东北建设的报名截止日期前一天,厂工会办公室。负责登记报名的是工会的李主席和一位从县里来的干部。

前来报名的人并不多,条件确实有些门槛——要初步识字、能写简单申请书、身体好、还得是单身(便于调动安置)。

江德华深吸一口气,捏着自己反复修改、字迹工整(刻意模仿初学者的稚嫩笔体)的申请书,走了进去。

“李主席,领导,俺想报名。”她声音不大,但清晰坚定。

李主席抬头见是她,笑了:“是德华啊?听说你在扫盲班学得特别好?有上进心是好事!”他接过申请书,和那位县里干部一起看。

申请书内容很简单,表达了渴望为新中国工业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以及自己身体健康、无牵无挂、愿意服从组织分配。

县干部看了看申请书,字写得虽然稚嫩,但很工整,没有错别字,内容也通顺,对于一个扫盲班学员来说,确实难得。

他又问了江德华几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对支援建设的认识和个人的基本情况。

江德华回答得条理清晰,态度诚恳,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一点点腼腆。

“嗯,不错。”县干部点点头,对李主席说,“这小姑娘有点文化底子,思想也要求进步,是个好苗子。”

李主席也很高兴厂里能出个积极分子,当即表示:“德华同志的表现我们厂里是知道的,看仓库认真负责,学习积极努力,还敢于和坏人坏事作斗争(指人贩子事件),政治觉悟是过硬的。”

流程走得出奇顺利。江德华的条件,在报名者中竟显得颇为突出。她很快通过了初步审核,拿到了体检表。

体检也顺利通过。宁婉来了之后好好养了养身子,到现在,比一般人身体都好。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道关卡——政审。这年头,成分和社会关系是重中之重。

她本人的成分是贫农,没问题。哥哥江德福是军人,这是加分项。

她自己……是寡妇,私自收留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少年(虽然对外称是远房表亲),这会不会成为问题?

政审函发到了街道和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