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更加锐利:“就是要靠我们工人阶级的双手和智慧!既要增加生产,提高产量!又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每一寸布、每一度电、每一颗螺丝钉,都要用在刀刃上!”
接着,他详细阐述了运动的要求:各车间、各班组要立刻制定增产计划,挖掘生产潜力;
同时,要彻底检查并杜绝一切浪费现象,从原材料的使用到水电的消耗,甚至办公用纸,都要严格节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会场的气氛变得凝重而亢奋,空气中仿佛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和高昂的情绪。
回到车间,高主任立刻召集所有班组长开会。
很快,新的生产指标和节约条例就贴在了墙上。
缝纫机的速度似乎无形中又加快了几分,下脚料的管理变得前所未有的严格,甚至车间里的灯,不到实在看不见都不让全开。
江德华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属于这个时代的集体性紧张和动员力量。
她开始琢磨,如何更好地利用那些过去可能被丢弃的细小布头。
然而,运动的浪潮并不总是温和的。
几天后,厂区的宣传栏贴出了第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后勤科,批评他们在采购劳保用品时“存在浪费现象,缺乏精打细算的革命精神”。
紧接着,各种大字报开始陆续出现,有的批评某个车间废品率偏高,有的表扬某个班组节约创新建议提得好。
舆论的气氛变得微妙而紧张起来。
这天中午在食堂,和江德华同桌吃饭的赵大姐悄悄用胳膊肘碰了碰她,压低声音说:
“德华,你听说没?木材厂那边,有个技术员因为设计了个啥东西,多用了几张图纸,被人贴大字报说‘脱离实际,浪费国家财产’,开会挨批评了!”
江德华点点头,没多说什么,但心里提高了警惕。
她给自己下了任务:谨言慎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冒进,但也不能落后。
晚上,她给石小海检查作业时,格外叮嘱他:“小海,在学校里,除了学习,也要多听多看,少说话。不是咱们该管的事,别多问,知道吗?”
石小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嗯,大姐,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