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产安排,江德华也没有生搬硬套。她根据组员的特点,优化了工序流程,让手脚快的多负责缝合,眼神好的多负责质检和精细收边,体力好的帮忙搬运布料。
她甚至把之前自己琢磨的那些节约技巧和利用下脚料的小方法,在组内推广开来。
她安排工作条理清晰,分配任务公平合理,检查质量一丝不苟,但态度始终温和有礼,遇到问题总是商量着解决,从不摆架子。
组员们很快发现,在这个新组长手下干活,目标明确,心情舒畅,效率反而比过去提高了。
就连那几个最初有点不服气的老师傅,看她做事公道,对自己也保持尊重,技术上的问题还虚心请教,那点不快也就慢慢放下了。
月底结算,江德华带领的三组,产量和质量综合排名破天荒地拿到了车间第一,废料率继续保持最低。
高主任在全员大会上又一次点名表扬,这次是“领导有方,团结同志,成绩突出”。
握着刚刚领到的、多了几块钱岗位津贴的工资袋,江德华觉得她家的生活水平可以往上提一提了。
太难了。
这次终于可以稍微合理地改善一下她和石小海的伙食,而不用过分担心引人怀疑了。
以前就那点临时工的工资,如果天天见荤腥,难免惹人闲话——一个寡妇带个“弟弟”,哪来那么多钱?
现在好了,小组长的津贴是个光明正大的由头。
东北的春天来得迟,但食堂里的饭菜花样似乎随着政策的宽松和供应渠道的理顺,也稍稍多了些选择。
然而,食堂的大锅饭终究油水有限,味道也寻常。江德华决定,这笔“额外”的收入,主要要花在自家的小灶上。
第一个休息日,她拿着新发的副食本和积攒的一些票证,带着石小海去了新区刚成立不久的职工合作社。
合作社里商品比刚来时丰富了些。
江德华目标明确,先是称了半斤肥多瘦少的五花肉——这年头肥肉比瘦肉金贵,油水足。
又买了一小块豆腐,两颗耐储存的大土豆,一把水灵灵的小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