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放下一切、以哥哥大家为中心的“传统”妹妹?
还是一个虽然起点低,但却抓住一切机会努力学习、提升自我、在岗位上做出成绩的、独立的女性?
答案几乎是显而易见的。
“我现在回去,”江德华对自己分析,“穿着目前是最好的但依然土气的衣服,带着局促和小心翼翼,混在一堆军人宾客里,可能连话都跟嫂子说不上几句。(短时间不能破坏人设呀)
除了证明‘我是江德福那个从农村来的妹妹’,还能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说不定反而因为我的拘谨和陌生,让嫂子觉得尴尬,或者更坐实了‘不是一路人’的印象。”
“但如果我留下来呢?”她的目光变得坚定,“我把这次夜校的课程扎扎实实学完,真正掌握技术,甚至能在厂里提出有用的建议,做出成绩。
等到将来某一天,我再见到嫂子时,我可以和她聊机器,聊生产,聊我如何克服困难学习新知识,聊我在东北这片土地上的见闻和成长……
那时候,我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个有自己事业、有独立人格、能和她进行平等交流的江德华,而不仅仅是一个需要她丈夫接济的‘穷亲戚’。”
“这才是真正的认可。不是施舍的,而是赢得的。”
至于原主的第一个愿望——“找个好归宿”。江德华笑了笑。
她现在的生活,不就是最好的归宿吗?一份能体现价值的工作,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机会,一个靠自己双手筑起的、温暖的小家,一个依赖她也被她守护的弟弟(石小海)。这难道不比依附于一个未知的男人,更踏实、更可靠吗?
想通了这些,她心中最后那点因未能参加婚礼而产生的愧疚感也烟消云散了。
她做出了最符合她自身处境和长远利益的选择,也是最有可能真正实现原主“被认可”愿望的选择。
她不再纠结,将全部精力重新投入到夜校的学习和车间的工作中。
她给哥哥寄去的贺礼和信,最终也收到了回音。
江德福的回信比她预想的要快,字里行间虽然有些遗憾她不能到场,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