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甄嬛传之夏冬春52

都是小钱钱。

她通过夏家渠道,将一份详尽的“工艺设想”秘密传给了父兄。夏家如今是承恩公府,地位尊崇,掌管过皇庄、推广过土豆,对这类“奇技淫巧”的实务并不陌生,手下也更易聚集能工巧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夏威的主持下,京郊一处隐秘的皇庄被改建成了工坊。玻璃制作好主要是材料配比和高温,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成功烧制出了透明度极高、杂质极少、且能稳定生产的大块平板玻璃!

此外,还制作出各种晶莹剔透的玻璃器皿,如酒杯、花瓶、镇纸等。

当第一批成品被秘密送入慈宁宫时,连见多识广的夏冬春都为之惊叹,古人的智慧,真的厉害!

那光洁如镜、通透如水的玻璃,将殿内的景物映照得清晰无比,各种造型,栩栩如生。

她将皇帝交了过来,给了弘曜一个惊喜。

“皇帝富有四海,但要用钱的地方也多。额娘没什么大本事,就琢磨着弄点小玩意儿,给你添些脂粉钱。”

很快几人商定好了一个销售计划。

首先,承康帝的御书房、以及慈宁宫率先换上了巨大的玻璃窗,取代了传统的窗纸和蚌壳。当阳光毫无阻碍地透过晶莹的玻璃洒满殿堂时,那种明亮与辉煌,震撼了所有有幸得见的王公大臣。玻璃,瞬间成为了身份、地位和“圣眷”的象征。

紧接着,一些做工极其精美的玻璃器皿,作为皇帝“特别恩赏”,赐予了极少数功勋卓着的宗室重臣。得到赏赐的人家无不视若珍宝,引得其他权贵艳羡不已,私下里四处打探来源。

此时,一家背景神秘、但与内务府关系匪浅的商号“澄明斋”悄然在京城最繁华的地段开业。它不公开售卖,只接受预定,且价格高得令人咋舌。

即便如此,订单依旧雪片般飞来,往往一器难求。巨额利润如同流水般涌入,而其中最大的一部分,通过复杂的渠道,直接流入了皇帝的内帑。

承康帝弘曜很快发现,自己的私库前所未有地充盈起来。

承康帝看着母后温和的笑容,再看看内帑账册上那惊人的数字,心中涌起巨大的暖流和感佩。

自此,承康帝的内帑因为玻璃生意而无比充实,让他得以推行一些短期内见不到效益却利于长远的政策,大方赏赐有功之臣,甚至悄悄补贴军需。

这“私房钱”,挣得可谓是利国利民利君,堪称史上最强太后“零花钱”。

朝堂在承康帝的治理下,延续了雍正朝的严谨作风,又多了几分开阔与进取,国力持续增强,海内升平,俨然一派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