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事儿急不得,得像熬粥一样,得用文火慢慢咕嘟着。
晚上,她看着在灯下认真糊纸盒的贾东旭,偶尔会旁敲侧击地问一句:“东旭啊,要是以后身体全好了,你想找个啥样的活儿干?”
贾东旭笑笑:“妈,我能干啥呀?就我这身体,能有个轻省活儿干着,不给家里添负担就行。现在糊纸盒挺好的。”
听到这话,宁婉(贾张氏)心里又是欣慰又是酸楚。欣慰的是儿子懂事,知道体谅家里;酸楚的是,一场大病,到底是把一个壮劳力的心气儿给磨掉了不少。
夜色渐深,四合院里静悄悄的。
宁婉(贾张氏)躺在床上,心里还在盘算着白天听来的几个零碎消息,琢磨着最近该再去哪儿打听打听。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话放在宁婉(贾张氏)身上,再合适不过。
她这阵子像织网一样四处留心,还真让她捕捉到了一条极有价值的信息。
是在跟街道管文教卫的副主任闲聊时听来的,说区里的图书馆老馆要进行整理,部分书籍要搬运到新馆去,期间需要临时增加人手帮忙登记、整理、上架,尤其需要细心、坐得住的人。
而且因为算是文化单位,活儿不重,环境也安静。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宁婉(贾张氏)心里立刻活泛开了。
图书馆!这地方好啊!
风吹不着,日晒不着,安安静静,跟书本打交道,最是省心省力。
虽然是临时工,但先进去干着,表现好了,说不定就有转正或者调到其他类似岗位的机会呢?
她没声张,私下里又托人多方打听了一下,确认了图书馆确实需要人,而且对体力要求不高,关键是认字、细心、有耐心。
认字,东旭是没问题的。细心和耐心,他糊了这么久的纸盒,也练出来一些。
宁婉(贾张氏)越想越觉得,这活儿简直就是为东旭量身定做的!
她没再犹豫,瞅准个王主任不太忙的空档,直接去了街道办办公室。
“王主任,忙着呢?”她脸上带着笑,语气却比平时多了几分郑重。
王主任抬头见是她,也笑了:“贾大妈啊,快坐,不忙。有事?”
宁婉(贾张氏)没绕弯子,开门见山:“主任,是有个事想求您帮帮忙,也是为了我家东旭。”
她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伤感。
“东旭那孩子,您也知道,遭了大罪,现在好不容易能走能动了,人也精神了。可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天天在家糊纸盒吧?那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我这当娘的,看着心里着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