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一传出去,整个东城区都轰动了。一百个国营厂编制,这可是多少年没遇到过的好机会。
工业局王副局长、财政局刘局长、计委张主任...每个人的名额归属,宁婉(贾张氏)都一一记下。
开工后,让她们拿着条子来报到就行。(宁婉)贾张氏自己的名额,给了贾青山。
厂里几个领导也都没闲着。生产副厂长推荐了自己外甥,财务科长把儿媳妇的妹妹报了名。就连车间主任老王,也把自己待业在家的闺女填上了。
宁婉(贾张氏)看着名单,心里有数了。
三天后,招工考试在北新桥的新厂房举行。天还没亮,门口就排起了长队。除了城里的待业青年,贾家村也来了二十多个小伙子、大姑娘。
三大爷亲自带队,见到宁婉(贾张氏)就紧紧握住她的手:桂枝啊,我替村里人谢谢你呀!
三大爷,话别说太早。宁婉(贾张氏)提醒道,得考试,考不上我也没办法。
四合院里的几个老邻居也有家里人来考试。
贾主任,前院韩家媳妇领着闺女,听说咱们厂招工,我带小娟来试试...
紧接着,中院老周家的大小子也来了,后院的吴家闺女也跟着父母站在一旁。连二大爷刘海中的侄子都来了,见了宁婉(贾张氏)格外客气:
贾主任,我叔让我来见见世面。
宁婉(贾张氏)对着众人挥挥手:
来了就好好考,咱们厂招工公平公正,全看个人本事。
考试分笔试和面试。笔试考语文、算术,面试看言谈举止。宁婉(贾张氏)亲自坐镇,几个副厂长当考官。
让她欣慰的是,贾家村来的年轻人表现都不错。
考试开始后,她特意在考场外转了转。透过窗户,看见韩家闺女认真答题的样子,心里有了数。这姑娘平时在院里就勤快,初中毕业在家待业一年了,是个踏实孩子。
中午休息时,人事科长老李来找她汇报情况:
贾厂长,院里来的这几个孩子考得都不错。特别是韩家闺女和周家小子,笔试成绩排在前二十名。
宁婉(贾张氏)点点头:按成绩录取,该怎样就怎样。
最终录取名单公布,一百个名额各归其主。街道困难户安排了十个,社会上招的五十个都是考试成绩优秀的。
以前的临时工,也趁机给转成了正式工。
贾家村来了二十三人,录取了八个。三大爷激动得老泪纵横:好!好!好!
院里来了六个人,录取了两个:韩家闺女和周家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