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来自过去的“回声”

胸前的“驭风S1”智能工牌如同一个冰冷的活物,时刻提醒着林风他所处的囚笼。系统的反制措施稳定运行,将他的真实状态包裹在一层精心编织的、符合“优秀骑手”身份的数据外壳之下。但他能感觉到,那无形的数据流如同涓涓细流,持续不断地试图渗透、探测,寻找着这层外壳的任何一丝裂缝。

这种无处不在的监控感,让他送出的每一单都带上了一种如履薄冰的谨慎。他不再是单纯地追求速度和效率,而是更加注重“扮演”的完美无缺——一个有点疲惫、为生活奔波、偶尔会因为超时而懊恼,但总体而言“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外卖员。

下午的阳光变得温和,透过稀疏的云层,给城市建筑披上一层淡金色的光晕。手机响起,新的订单跳出:

【新订单:知味轩简餐(文化宫店) -> 临江市历史档案馆,资料查阅处,接收人:周研究员。预计送达时间:40分钟。备注:套餐A,清淡少油,请务必准时。】

历史档案馆?林风对这个地点有些陌生。那是一座位于老城区、毗邻市图书馆的苏式风格老建筑,红砖外墙,带着岁月的斑驳,与周围拔地而起的玻璃幕墙高楼格格不入。在他的印象中,那里存放的大多是枯燥的卷宗和地方志,与“织网者”、“观测者”这些光怪陆离的名词似乎相距甚远。

但这反而勾起了他一丝微弱的好奇。在经历了会展中心那令人窒息的高科技窥视后,一个沉静、布满尘埃的历史角落,或许能带来片刻的喘息。

他接下了订单。

取餐,导航。路线依旧被算法“优化”着,避开了几个能量读数轻微异常的老旧街区,选择了一条沿着护城河、风景相对宜人但略微绕远的路径。林风已经习惯了这种“被安排”,只是默默观察,不再惊讶。

档案馆院内古树参天,树影婆娑,将夏末午后的燥热过滤得只剩下清凉与静谧。主楼大门厚重,推开时发出沉闷的声响,内部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纸张、旧墨水和木头混合的、独特的陈旧气息,与外面喧嚣的城市仿佛是两个世界。

资料查阅处在一楼走廊的尽头。房间很大,顶很高,一排排深棕色的木质书架顶天立地,塞满了泛黄的档案盒和线装书。只有寥寥几个白发苍苍的老者伏在长条桌上,戴着老花镜,小心翼翼地翻阅着脆弱的史料,整个空间安静得能听到尘埃落定的声音。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卡其色工装、头发花白稀疏、戴着厚重眼镜的老者,正站在柜台后面,低头整理着一叠散乱的黑白照片。他看起来至少有七十岁了,背微微佝偻,动作缓慢而专注。

“您好,知味轩的外卖,周研究员是吗?”林风走上前,压低声音问道,以免打破这里的宁静。

老者抬起头,推了推滑到鼻梁的眼镜,露出一双因为常年伏案而显得有些浑浊、却依旧清澈的眼睛。“啊,是我是我,麻烦你了小伙子,放这儿就行。”他指了指柜台一角空着的地方,声音温和,带着老派知识分子的儒雅。

林风将餐盒放下,正准备点击送达离开,老研究员却似乎因为挪动餐盒,不小心将手边那叠刚整理好的老照片碰散了几张,飘飘悠悠地滑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