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鸦”内部的时间,在以秒为单位的精准流逝中,显得格外凝重。柔和的照明无法完全驱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紧张,每一次车外传来的、哪怕最轻微的异响,都足以让人的心跳漏掉一拍。
林风闭目靠在座椅上,呼吸逐渐变得悠长而平稳。他没有沉睡,而是进入了一种类似冥想的浅层休憩状态。身体的疲惫和伤痛如同沉重的淤泥,需要缓慢疏导、沉淀。他将全部心神沉入那片与冰冷密钥碎片相连的意识基底,尝试捕捉、汇聚那散落在灵魂角落的、微弱的不屈意志。
这不是幽能,更非系统之力,而是一种更本源的东西,是构成他之所以为“林风”的基石。李博士说过,意志力是关键。他此刻就在践行这一点,用意志对抗虚弱,用信念安抚疼痛。他能感觉到,一丝丝微弱的热流,正从那密钥碎片的基底缓缓渗出,如同涓涓细流,浸润着干涸的经脉和受损的组织,虽然缓慢,却坚定不移。
另一边,百晓已经完全沉浸在了数据的海洋中。他面前展开的三面光屏上,瀑布般的数据流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滚动。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几乎化作了残影,时不时会停下,将某些关键数据片段提取出来,进行深度建模或交叉验证。
“第一个信标,代号‘回声’,位于废弃数据中转中心的核心服务器阵列深处。”百晓头也不抬,声音带着技术专家特有的专注,“根据博士留下的结构图,通往核心阵列的主通道有三条,但两条已经因建筑结构老化或‘织网者’侵蚀而彻底封闭。唯一可能通行的,是位于地下三层的备用维护通道。”
一个精细的、充满锈蚀和破损细节的建筑结构三维模型被投射到车厢中央。
“这条通道状况极差,多处有积水和结构坍塌风险。而且……”百晓将模型的一个区域放大,只见那片区域的建模呈现出不正常的扭曲和模糊,仿佛信号不良的电视雪花,“这里,还有这里,现实扭曲指数异常升高,是‘织网者’活动的高频区域。物理规则可能失效,认知干扰会极其强烈。”
隼抱着手臂,站在模型前,目光如鹰隼般扫过每一个细节,眉头紧锁。“通道过于狭窄,不利于闪避。一旦遭遇‘织网者’衍生体,或者触发现实扭曲,几乎没有周旋余地。”他看向依旧在“冥想”的林风,“以他现在的状态,通过这里的生存概率,低于百分之十五。”
“不止如此,”百晓切换了光屏内容,显示出临江市的全息地图,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不断移动的光点,其中大部分是代表正常活动的白色或绿色,但有一片区域,正不断闪烁着刺目的红色,并且范围在缓慢扩大,“‘观测者’的搜索网络正在全面升级。它们似乎动用了更高权限的扫描协议,结合地面巡逻单位和空中无人机,正在对东区,尤其是数据中转中心周边,进行地毯式排查。按照这个效率,最多二十四小时,它们就能将搜索圈压缩到中转中心内部。”
时间,一下子被压缩得更加紧迫。原本计划的十二小时隐蔽,现在看来,几乎是奢侈。
“我们可能没有十二小时了。”隼沉声道,“必须提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