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的阳光把“乡村振兴科技展”的展厅照得透亮。林栋踩着梯子往展板上挂专利证书复印件时,能闻到隔壁展台飘来的草莓香——那是邻县农业合作社的展位,摆着排智能温室模型,玻璃罩里的草莓红得像颗颗小灯笼。
“左边再挪三指宽,”袁姗姗站在下面举着卷尺,声音清亮得盖过展厅的喧嚣,“要和‘雪湖生态监测网络’的地图对齐,评委进来第一眼就得看到咱们的核心技术。”她今天穿了件浅绿的衬衫,领口别着枚桂花形状的胸针,是用传感器的边角料做的,阳光下泛着哑光的银白。
林栋调整证书位置时,指尖触到复印件上的“实用新型专利”字样,忽然想起申请专利那天,江慧玲在视频里反复叮嘱:“权利要求书一定要写清楚磁环的尺寸范围,不然容易被仿冒。”当时她正对着《专利法》课本做标记,台灯把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个认真的小法官。
“样机都摆好了?”林栋爬下梯子,目光扫过展台中央的展示台——二十台传感器样机整齐排列,蓝印花布套上的桂花图案在射灯下格外醒目,每台旁边都立着洒金宣纸写的铭牌,“清华园研发·雪湖制造”的字样透着点文气,和周围工业化的展品形成有趣的对比。
“放心吧,”姜小龙戴着白手套,正在给样机除尘,“每台都开机测试过了,数据上传稳定得很。姗姗姐缝的布套也检查了,没脱线的,特别是给江学姐留的那台,望远镜图案绣得跟真的一样。”他忽然压低声音,“张教授刚才来过,说农业局的李局长十分钟后到,让咱们准备好汇报。”
袁姗姗从资料袋里抽出份数据表,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雪湖的实测数据:绿色是正常温度,红色是预警值,旁边还贴着发酵池的照片,“这样李局长一看就懂,不用解释太多专业术语。”她把数据表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忽然指着布套上的酒葫芦图案,“薛爷爷说这个得重点介绍,酒厂用了半个月,出酒率提高了7%,比任何参数都有说服力。”
展厅入口传来一阵骚动,张教授陪着位穿西装的中年男人走过来,正是农业局的李局长。“这就是‘雪湖·桂’传感器项目组的同学们,”张教授笑着介绍,“林栋负责硬件研发,袁姗姗做应用设计,姜小龙……”他看了眼正忙着给样机通电的姜小龙,“是全能助手,哪儿都缺不了。”
李局长的目光落在布套上的桂花图案上,眼神里带着惊讶:“这外壳是手工缝的?很有乡土特色啊。”他拿起台样机,掂量了两下,“看着不复杂,农民能学会用吗?”
“特别简单,”袁姗姗按下传感器侧面的大按钮,显示屏立刻亮起大号字体的温度数值,“按这个键看当前温度,长按三秒进入设置,图标都是薛爷爷他们能看懂的——太阳代表高温,雪花代表低温,酒葫芦就是针对酒厂的专用模式。”
林栋补充道:“我们还做了语音报警功能,超过设定温度就会喊‘温度高了,快翻料’,用的是薛爷爷的声音,乡亲们听着亲切。”他调出后台数据,雪湖酒厂的温度曲线在屏幕上平稳起伏,“这是近半个月的记录,以前需要人工两小时测一次,现在手机上随时能看,还省了三个劳力。”
李局长的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滑动,忽然指着条微小的波动:“这里为什么会降0.3℃?是设备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