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除夕,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经历和场景。
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敌占区的农村,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日子过得完全不一样!
咱们先说敌后抗日根据地这边儿。虽说天天打仗,日子不算太平,但老乡们还是想法子,把这个年过的有年味儿。
家家户户年前就把屋子扫得干干净净,没钱买好看的春联年画,就自己动手写一写、画一画,剪点儿红纸条贴窗户上,看着也喜庆。
到了除夕这天,村里还热闹得很,大伙儿凑一块儿扭秧歌,扯开嗓子唱抗日的歌,一边儿过年,一边儿给大伙儿鼓劲儿打鬼子。
生活上,根据地搞了减租减息,农民不用像以前那样被地主压得喘不过气,压力小多了。
虽说物资缺得厉害,粮食、布料啥的都紧张,但大伙儿拧成一股绳,一块儿种地、搞生产。
过年的时候,游击队战士和老百姓就跟一家人似的,老乡们再省吃俭用,也会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你端一碗饺子,我送几个窝头,热热闹闹在让游击队过年,满是要把鬼子赶跑的精气神儿!
再看敌占区农村,那日子真是苦得没法说。鬼子三天两头就来扫荡,烧杀抢掠,老百姓整天提心吊胆,哪还有心思过年啊!
以前过年,家家户户都要热热闹闹包饺子、贴春联,可那会儿,好多人连饭都吃不饱,能煮碗稀粥就不错了,更别说贴春联、放鞭炮了。
有的人家偷偷煮几个红薯,一家人悄咪咪地分着吃,都不敢大声说话,就怕招来鬼子。
鬼子在这儿横行霸道,地里的粮食、家里的东西,见啥抢啥,还到处抓壮丁,不少男人都被抓走了,挖矿修战壕。
好多农民被逼得没了土地,拖家带口四处逃荒,除夕夜里,到处都是哭声,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满是绝望和无奈 。
早上刘平寇家,非常热闹,爷爷让家人先炖肉,包饺子给游击队送去,然后才是自家人吃早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