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沉下心来才能啃下硬骨头

省里专家下沉坐诊时门庭若市,专家一走,卫生院的诊室立刻冷清下来。

林杰没有批评卫生院的院长,而是把刚从省医心内科结束进修回来的、安水县医院的一名年轻主治医师叫到面前。

“你跟着张浩主任学了三个月,感觉怎么样?”林杰问。

年轻医生有些紧张,但眼神里闪着光:“收获太大了,林主任!很多以前不敢处理的病人,现在心里有底了。”

“光有底不行,要能独立处理。”林杰看着他,“从下周开始,你每周抽两天,到下面中心卫生院去带教坐诊。不是让你去代替他们看病,是教他们怎么看!把你学到的东西,手把手地教给卫生院的医生。省医的专家定期下来考核你带教的效果,也考核卫生院医生的进步情况。你做得好,以后县医院心内科副主任的职位,我优先考虑你。”

年轻医生激动的用力点头:“保证完成任务,林主任!”

林杰又对卫生院的院长说:“给你们配了老师,也要自己争气。建立学习制度,每周组织病例讨论,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带教老师或者省里专家来了集中解决。考核不合格的医生,绩效要受影响。学得好、进步快的,省里、县里都会有专项奖励。”

这种“导师带徒”、“精准滴灌”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在几个试点县区铺开。

林杰深知,比起简单粗暴的行政命令,建立一套能够激发内生动力、将上级优质资源真正沉淀到基层的机制,更为重要。

他还走访了许多对分级诊疗持怀疑态度的老病号。

在一位患有多年高血压、冠心病,却坚持每月往返省城大医院开药的退休老教师家里,林杰没有讲大道理,而是耐心听老人抱怨了半个多小时基层医院的各种“不靠谱”。

听完后,林杰对随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说:“听见了吗?老百姓不信任,是因为我们确实没做到位。从明天开始,你亲自带队,给咱们辖区里所有像王老师这样的慢性病患者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定期上门随访,监测血压血糖,调整用药。不是做样子,是真心实意地把他们的健康管起来!什么时候王老师觉得在你们这儿看病,比跑去省城还方便、还放心了,你们的工作才算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