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标室里烟雾缭绕,争论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争论的焦点,除了瑞科国际和新锐科创,现在又多了一家——“惠民建设”。
这家公司名不见经传,资质业绩平平,在十几家入围公司里毫不起眼。
但它的商务标报价一出来,所有人都愣住了。
“八亿七千万?”主持评审的专家组组长,来自省建筑设计院的老专家推了推眼镜,以为自己看错了,“同样的工程量和技术标准,国健报了十二亿五,瑞科报了十四亿二,康华报了十一亿三。惠民这个报价……连成本都不够吧?”
另一个来自医科大学的专家皱着眉头翻看惠民的建设方案:“方案写得倒是挺全,但都是泛泛而谈,关键技术和工艺细节语焉不详。这个报价,要么是恶意低价抢标,要么就是根本没打算按标准做,准备后期拼命增项或者偷工减料。”
“话不能这么说。”一个戴着金丝眼镜、来自某咨询公司的专家开口了,他姓吴,是之前就比较倾向新锐科创的两位专家之一,“招标文件明确说了,最低价不是中标唯一依据,但也不能排斥合理低价。惠民建设这个报价,确实低于市场常规水平,但我们也要看到企业可能通过优化管理、技术创新实现的成本节约。不能一味怀疑企业的诚意嘛。”
支持康华的那位老专家立刻反驳:“老吴,你也是老评审了。这种低于成本价百分之三十的报价,能叫合理低价?这叫自杀式报价!他们拿什么优化管理?用什么技术创新?方案里根本看不出来!这就是典型的低价中标、后期扯皮的套路!这种公司要是中标,项目绝对烂尾!”
吴专家扶了扶眼镜,语气有些不悦:“李老,我们评审要客观,不能凭经验臆测。既然招标文件没有明确规定报价下限,我们就应该按照现有评分体系来打分。惠民建设的报价分肯定是最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报价分高有什么用?”李老气得敲桌子,“到时候干一半干不下去了,或者质量一塌糊涂,损失的还是国家!我们这是建公共卫生体系,是救命用的,不是菜市场买菜,谁便宜给谁!”
“程序正义也很重要!”吴专家声音也提高了,“如果我们因为怀疑就否定一个最低价,那还要招标程序干什么?直接指定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