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甯饶有兴趣地拿起那本薄薄的小书,与其说是书,不如称之为小册子更为贴切,短短不过百页的篇幅。封面上印着书名《惊人的信息推理术》,作者是日本人山上定也,译者署名为温元凯、李涛。书页泛黄,带着明显的岁月痕迹,显然是本旧书。
彦宸见她接过书,立刻压低声音,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推销员,开始热情地介绍他的“宝贝”:“我昨天晚上又飞快读了一遍。这书写得真挺有意思!它从墨西哥一个火山的喷发这个看似孤立的自然现象开始讲起,然后一步步推论演进,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揭示它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他的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发现新大陆般的兴奋。
“它先是从巨量的火山灰可能对全球气候造成的影响开始分析,然后引申到美国政府可能有计划地利用气候变化来调整耕种面积,从而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制造或加剧粮食危机,以达到某种战略目的。后面还提到,明明美国拥有很充足的石油资源,但它还是坚持要大量进口中东等地的石油,这里面肯定也有门道!”彦宸一口气说完,显然对书中的推论逻辑感到既新奇又震撼。
但他很快又补充道,语气带着一丝审慎的清醒:“不过呢,说实话,读的时候我也觉得,书里有些推理链条…还是有点理想化和简单化了。”他皱了皱眉,像是在回忆具体的细节,“就好像从A直接就能跳到C,中间的B被省略了,或者被简化得过头了。感觉作者为了证明他的观点,可能忽略了其他很多同时起作用的因素。”他看向张甯,眼神里带着寻求认同的意味,“这显然和我们现在面对的情况很近似,对吧?咱们虽然能根据手里零星的资料进行推论,但谁也不敢保证,咱们推出来的结果就一定是真相,说不定……谬以千里呢!” 他说出“谬以千里”四个字时,语气里带着一丝后怕和自省。
张甯认真地听着他的陈述,没有打断。她的目光落在彦宸脸上,看着他因为思维的跳跃而变得格外生动的表情,尤其是那双在讨论问题时总是熠熠生辉的眼睛,里面闪烁着发现的乐趣、质疑的审慎以及对未知的好奇。她欣赏的,正是这份在探索未知时所迸发出的纯粹的热情与专注,也赞同他并未完全迷信书本,而是带着批判性眼光去阅读的态度。这说明他并没有被新奇的理论冲昏头脑,依旧保持着基本的逻辑判断力。
彦宸见张甯没有反驳,继续说道,语气中带着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不过这没关系!我觉得这本书最重要的不是它给出的具体结论,而是它提供的那种思路!它指出了一个我之前模模糊糊感觉到,但一直形容不出来的东西——就是这个世界,真的像一个紧密联系的大球体!在这个球体上的任何一个位置,发生一个看似微小的变动,都可能会像投入湖面的石子一样,激起层层涟漪,牵扯到其他各个点,让它们也相应地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动!”
张甯的眼睛亮了亮,彦宸那略显笨拙却直指核心的描述,瞬间触动了她记忆深处的某个点。她适时地接话,声音清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印证意味:“福尔摩斯说过,‘从一滴水,逻辑学家便可以推知有个大西洋或是尼亚加拉大瀑布,而本人无须亲眼看见过或亲耳听说过。’”她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基督山伯爵》里也提到过类似的话,‘一万五千里外伸一伸手指尖,满大人就被杀死了。’”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彦宸被张甯的引经据典惊艳到了,猛地一拍手掌,看向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毫不掩饰的钦佩和惊喜,“宁哥!你的记忆力真是惊人!而且你找的这两个例子,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下子就把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给点透了!我感觉这本小册子在你这两句话的加持下,瞬间就高大上了!简直就是把福尔摩斯和基督山伯爵的智慧浓缩到了现代事件里!”他激动得差点又开始新一轮的“彩虹屁”,但看到张甯那清冷的眼神扫过来,立刻收敛了些。
张甯只是淡淡地应了一句:“只是看过罢了。”她低下头,修长的手指轻轻翻动着那本小册子,目光快速扫过目录和前言。“不过,这本书的切入点确实很有趣,从一个自然现象推演到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这种跨领域的宏大叙事本身就很有启发性。”
她抬起眼,目光重新聚焦在彦宸身上,仿佛将刚才的讨论引入了正题,“所以,”她的声音恢复了一贯的冷静和专注,“现在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就是我们种下的那棵树,那么,我们来看看它会发出怎样的枝条?”
彦宸立刻领会,精神一振,迅速接口道:“对!我们先根据已知的事实,推演出所有可能的枝条。等下一个相关的重大事件发生后——比如国际社会的反应、油价的剧烈波动、或者其他国家的介入——我们就能回头审视这些枝条,看看哪些被证实是错误的,可以直接删除掉。然后再根据新的事件这个‘关节’,延伸出更多、更精确的新枝条。这样不断迭代下去!”他越说越兴奋,仿佛已经掌握了洞察未来的钥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甯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的理解。她拿起笔,在那个记录的笔记本上翻开新的一页,写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8月2日)”作为起始点,然后看向彦宸,示意他开始他们的第一次“枝条推演”。 “那么,基于这个‘入侵’的事实,最直接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是什么?”
“油价!”彦宸几乎是脱口而出,语气笃定,“科威特是重要的产油国,伊拉克本身也是。现在两国打起来,还占了人家地盘,肯定会影响石油开采和运输!市场预期供应会减少,或者至少是不稳定,那国际油价肯定要涨!而且可能会暴涨!”他想起了之前在国内加油站看到的“平静”,补充道,“就算咱们国家内部能暂时稳住,国际市场上肯定也得炸锅!”
张甯一边记录,一边补充道:“嗯,国际油价因为担心供应出问题和打仗风险而上涨。但这里面还有细分。比如,会涨多少?能涨多久?这就要看其他产油国会不会多生产点油,还有国际上那些大国反应快不快。另外,就像咱们之前聊的,油价涨了,对不同国家影响也不一样,有些国家有储备或者能调控,国内油价可能反应慢点,或者没那么猛。”她迅速在“油价上涨”旁边画了几个小分支,标注上“涨多少?”、“多久?”、“各国反应?”等关键词。
“没错没错!”彦宸连连点头,“然后,油价这么上蹿下跳的,那‘石油美元’这玩意儿,不就跟着晃荡了?”他指向笔记本上那个被圈起来的核心词汇,“要是油价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或者说断供就断供,那大家用美元买石油,会不会觉得不靠谱了?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特需要进口石油的,会不会想别的招儿?比如用其他货币结算?或者直接‘石油换商品’?”
张甯的笔尖在“石油美元”几个字上轻轻点了点,眼神深邃:“这事儿就大了。伊拉克这么一搞,等于是在挑战美国二战后定下的规矩,尤其是在中东那块儿。‘石油美元’就是这规矩里很重要的一环,主要靠它在经济上撑着。它要是晃荡了,就不光是钱的问题,更是政治上的事儿。这肯定会惹毛那个‘老大’吧?”
“所以,国际上怎么反应,特别是美国怎么反应,就是下一个重要的岔路口!”彦宸的思路紧跟着张甯,“谴责?制裁?这些肯定是少不了的。联合国估计也会开会通过决议。但是,如果这些‘文戏’不管用呢?伊拉克要是铁了心不撤军呢?”
两人对视一眼,一个词几乎同时浮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动武!”彦宸压低声音,但语气中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确定性,“军事干预!就像那本书里暗示的,美国为了维护它的战略利益,很可能会采取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