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的绿,是那种能吞噬一切的、带着呼吸的浓郁。参天巨木遮天蔽日,藤蔓如同垂死的巨蟒缠绕其间,空气湿热得能拧出水,混合着腐殖土、奇异花香和某种动物排泄物的浓烈气息。这里是地球的肺,也是无数秘密的藏身之所。
“逆蝶”小组的先遣队——李哲、小斌,以及两名精通丛林作战和地质勘探的外勤专家——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在几乎没有路径的原始丛林中。他们根据能量尖峰的坐标,已经在这片区域搜索了两天。
“信号源非常微弱,而且……在移动。”李哲看着手中经过阿南特殊改造的、能够探测特定能量波动的探测器,眉头紧锁。屏幕上的光点飘忽不定,时而清晰,时而几乎消失。
“移动?”小斌抹了把脸上的汗水和不知名的小飞虫,“是动物携带了什么东西,还是……那节点本身是活的?”
这个猜测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寒意。缅北的地底空腔是固定的,“摇篮”是悬浮的巨型构造体,但如果“盖亚之脉”的节点本身具备某种流动性或生命特征,那将彻底颠覆他们之前的认知。
与此同时,山间基地内,阿南和林晚星正全力投入陈静留下的意识共振模型研究。结合苏瑾发现的“生命场”谐调现象,他们尝试在高度屏蔽的实验室环境中,模拟那种与星球基础生命场的共鸣。
过程极其艰难且充满风险。林晚星作为主要共鸣者,多次在尝试中感到剧烈的精神眩晕和短暂的意识剥离感,仿佛自己的灵魂要被抽离,融入一种浩瀚无垠却又冰冷陌生的意志之中。阿南则负责监控数据,调整能量参数,确保共鸣过程不会对林晚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频率还需要微调,稳定性太差。”阿南看着屏幕上剧烈跳动的脑波曲线,忧心忡忡,“强行共鸣,可能会被那庞大的信息流冲垮,或者……引来不好的东西。”他想到了“主脑”和那些“守护者”。
“我们必须加快速度。”林晚星脸色苍白,但眼神执拗,“‘方舟’不会等我们。”
就在他们再次准备进行小强度测试时,赵晓蔓带来了亚马逊先遣队的最新报告,以及一个来自加密渠道的、意想不到的通讯请求——来自“夜枭”。
通讯接通,夜枭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背景似乎是一个移动载具的内部,光线昏暗。
“长话短说,”夜枭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亚马逊的异常能量尖峰,我们的人也监测到了。那不是自然波动,也不是‘主脑’的主动行为。是‘方舟’在进行‘节点激活’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