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深渊回响

“方舟”!

这个词如同惊雷,在阿南和林晚星心中炸响。刚刚还在讨论星门背后可能存在的宇宙级风险,转眼间,威胁的源头似乎直接指向了老对手,一个本应在地球上被逐步清除的幽灵。

“确认吗?”鹰眼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带着金属般的冷硬。

“能量特征匹配度超过92%,”赵晓蔓快速汇报,调出对比数据图谱,“虽然信号的整体加密方式和载体前所未见,但其核心调制频率、谐振波形的一些细微特征,与我们档案中记录的‘方舟’高阶技术,特别是他们在‘深渊之眼’基地使用过的某些空间探测技术,存在高度相似性。这不太可能是巧合。”

会议室内的全息星图上,代表“星门”信号来源的模糊区域被高亮标注,旁边并排列出了南太平洋深海信标以及几次“方舟”舰船活动的能量特征曲线,几条曲线在关键频段上呈现出令人不安的重合。

“所以,不是宇宙广播,而是‘方舟’在搞鬼?”李哲眉头紧锁,“他们有能力制造,或者至少是激活一个‘星门’?这和他们之前表现出的技术水平不符。”

阿南盯着那复杂的图谱,大脑飞速运转:“有两种可能。其一,他们从‘擎天’核心或者我们未知的遗迹中,获得了远超我们想象的技术,一直在秘密研究,这个‘星门’是他们的成果。其二,他们并非制造者,而是……召唤者或者引导者。他们可能利用某种技术,向特定目标发送了坐标或信号,而这个‘星门’,是对方的回应。”

“无论哪种可能,都意味着‘方舟’掌握的底牌比我们预估的更危险。”林晚星感到一阵寒意,“如果他们能控制星门,就能引入不可预测的外力;如果他们只是引导者,那他们召唤来的东西,恐怕也不是善类。”

鹰眼当机立断:“策略调整。李哲,监测重点不变,但要增加对已知‘方舟’残留据点,特别是那些有异常能量反应和深空通讯能力的据点,进行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监控和战术准备。阿南,集中精力,我要你在最短时间内,找到破解那个‘归档接口’的方法,陈静留下的信息可能是我们破局的关键。晚星,严密监控‘逆蝶网络’对信号变化的反应,评估其潜在风险,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隔离措施。”

命令下达,基地的气氛更加紧张,仿佛一根绷紧的弦。星门带来的不再是单纯的机遇探索,而是与时间赛跑的生存危机。

阿南带领技术团队开始了对“归档接口”坐标的全力攻关。结合“播种者”基础知识库和逆蝶网络的计算资源,他们试图解析这个高权限节点的访问协议。过程极其艰难,那仿佛是一道没有钥匙的密码锁,结构精妙而复杂,强行破解可能会触发不可预知的后果,甚至导致信息自毁。

“需要特定的‘密钥’或者‘共鸣频率’……”阿南喃喃自语,眼中布满血丝,“陈工当年是如何获得这个坐标和访问权限的?他一定留下了线索,不只是坐标本身……”

与此同时,林晚星密切感知着逆蝶网络。随着“星门”信号新内容的出现,网络的那种“排异反应”更明显了。不仅仅是协调效率下降,一些边缘节点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意识连接不稳定现象,仿佛被某种杂音干扰。她尝试用自身的灵韵去安抚和引导网络,发现当她的意识频率调整到与当初在河谷基地、感受陈静残留意念时相近的状态,网络的波动会稍微平复一些。

“陈工的频率……”她心中一动,似乎捕捉到了什么。

几天后,一个意外的发现带来了转机。赵晓蔓在回溯陈静遗留的所有数字化资料时,在一段看似无关的、关于早期生态能量场观测的实验日志音频背景音中,分离出了一段极其微弱、几乎被忽略的恒定低频谐波。这段谐波不属于任何已知仪器或自然现象,其频率特征……与“归档接口”坐标在信息层面散发出的某种“邀请”波动,存在微弱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