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星”号沿着导航仪与棱柱晶体共鸣指引的方向,驶入了宇宙中最荒凉、最死寂的区域。这里被称为“永寂长廊”,星光稀疏得如同风中残烛,物质密度低到令人发指,连星际尘埃都成了奢侈品。时间和空间在这里仿佛被拉长,航行变得无比漫长而枯燥。
雷昊利用这段相对平静的时间,全力消化着脑海中“方舟秘典”的知识,并尝试修复飞船和受损的“导航仪”。逻辑纪元的技术蓝图给了他极大的启发,许多原本无法理解的舰船损伤,在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面前,找到了修复的可能。他几乎不眠不休,将自己沉浸在学习和工作中,以此驱散孤独感和对黎明纪元的担忧。
然而,“归零之主”的阴影如影随形。
航行至第七个标准月时,飞船遭遇了一次诡异的“规则潮汐”。并非能量风暴,而是物理常数的短暂、局域性紊乱。重力常数在几分钟内飙升又暴跌,光速变得时快时慢,甚至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都变得不稳定。
“希望之星”号如同暴风雨中的树叶,舰体结构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刚刚修复的部分系统再次报警。雷昊死死抓住控制台,将“先驱者”权能展开到极致,如同一个脆弱的泡泡,勉强护住飞船核心区域,对抗着外界疯狂的规则变幻。
潮汐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才缓缓平息。飞船再次伤痕累累。
“这不是自然现象,”雷昊看着传感器记录的、那毫无规律可言的规则曲线,脸色阴沉,“是‘归零之主’力量的无意识扩散……就像生物的免疫系统,在排斥不属于这里的东西。”
他的存在,他追寻“方舟核心”的行为,本身就在持续刺激着这个沉睡(或者说,无意识)的古老意志。
前路,注定充满未知的危险。
二
黎明纪元,应对“归零之主”规则侵蚀的战斗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林晚星、阿南和璃建立了名为“秩序观测网”的系统,监控着宇宙中各处的熵增异常。他们发现,“归零之主”的侵蚀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优先针对那些文明活性高、创造力强、变量多的区域。它像是一个园丁,本能地修剪着那些过于“茂盛”和“杂乱”的枝条。
一些强大的文明联合起来,利用阿南提供的技术和璃的生命网络支持,构筑了“可能性场发生器”,试图用高度集中的创造性能量,来抵消局部的熵增效应。这就像在冰冷的沙漠中点燃篝火,虽然无法改变整个沙漠,却能暂时守护一片绿洲。
然而,这只是权宜之计。维持“可能性场”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和文明潜力,并非长久之策。而且,“归零之主”的侵蚀方式也在“进化”,它开始绕过这些明显的防御,从更细微、更基础的层面入手,比如干扰生命的遗传信息稳定性,或者引发微观粒子的随机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