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纪元在哲思与实践中稳步推进。艾尔莎的“共鸣者”与流光族的“筑波者”们,以其独特的智慧,为对抗概念污染提供了新的思路——不是消灭,而是转化与共存。
然而,暗面的低语并未停歇。归档者监测到,一股微弱但异常纯粹的“虚无”波动,正悄然渗透向一个名为“凯隆”的星系。这个星系孕育着一个年轻的、正处于文艺复兴早期的碳基文明“凯隆人”。他们充满探索欲与艺术天赋,但精神层面尚未经历大规模灾难的淬炼,对绝望的抵抗力相对脆弱。
“目标很明确,”归档者的光点结构显示出警戒模式,“‘悲叹之海’在寻找容易侵蚀的‘沃土’。凯隆人的精神世界富含情感与创造力,一旦被‘虚无’污染,可能迅速滑向集体性的绝望,甚至成为孕育新概念实体的温床。”
林晚星凝视着星图上那个充满活力的星系,做出了决定:“这次,我们不直接介入。让‘星火’去应对。”
“风险评估显示,以艾尔莎或流光族目前的能力,单独应对概念污染的成功率低于17%。”阿南冷静地给出数据。
“不是让他们单独应对,”林晚星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是让他们成为‘意义之锚’,帮助凯隆人建立自己的精神防线。我们提供信息和支持,但战斗的主体,将是他们自己。”
这是星火摇篮计划的一次关键升级——从被动的受保护者,转变为主动的守护者。
二
指令通过加密信道传递。
艾尔莎星球,领袖“澜”在全球能量网络的深处接收到了来自“星空指引者”(林晚星)的信息。她理解了任务的严峻:一个遥远的兄弟文明正面临无形威胁,需要他们运用安抚“星球悲伤”的经验,去帮助稳定另一个世界的精神领域。
没有犹豫,澜召集了最富经验的十二位高阶共鸣者。他们围坐在星球能量节点上,将彼此的意念与星球的和谐脉动相连。他们并非要发射攻击性能量,而是要将艾尔莎文明对“生命”、“和谐”与“希望”的集体信念,凝聚成一束纯净的、跨越星际的“意义波纹”,定向传递向凯隆星系。
与此同时,流光族的“筑波者”们也收到了指令。他们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在凯隆星系外围,利用他们对能量流动的精妙控制,构筑一道隐形的“情绪滤网”。这道滤网不会阻挡物质或能量,但会极大削弱和延迟任何试图渗透进来的、带有“绝望”与“虚无”特质的概念污染,为凯隆人和艾尔莎的援助争取时间。
这是两个新生“星火”文明的第一次协同作战。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