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黄巾之乱中,随着赵浔阵前驾崩,留下遗诏,使义子张晔继位。
一时间原黄巾众将多有不服,欲推举秦王继位,就是秦王不愿,也得是晋王。
张晔算是哪根葱?
好在秦王、晋王收到秘诏,公开支持张晔,再有唐周等玩家出面,这才将大夏朝廷稳住。
另一边,刘虞、袁绍之死。
彻底浇灭了汉军的东征之心,在赵浔驾崩之时,大夏也陷入短暂混乱,本是绝佳的出兵良机,却无人可挑大梁。
众人推举何进,而何进性多疑。
怀疑赵浔诈死,不敢冒头。
张晔随即在洛阳继位,赵浔遗体也被运往巨鹿。
公元185年,太平二年二月二十八日,张角驾崩于讨汉阵前。
享年五十三岁,在位一年,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葬于天公陵,颜良之墓被遣往天公陵,陪葬左右。
夏延续年号太平,意为继太祖之志,扫平寰宇,一统华夏,还天下以太平。
随着夏国逐渐安定,大汉也失去了先手,在夏境内的暗探,在确认赵浔确实驾崩下葬之后,何进这才重新出山执掌大汉。
随着张晔继位,大夏到重点也从关西转为徐扬二州,随着兵力重点倾斜。
徐州太守陶谦不敌夏军,只得降夏。
徐州失陷后,豫州汉军陷入包围。
秦颉欲北上破敌,却久攻不下,无奈派遣孙、曹二人南下经略荆南、交州等地,自己则亲率主力坐镇荆州,继续抗敌。
势力向东发展,与南下夏军平分扬州之地。
此时从长安往合肥划线,划分天下。
北为夏,南为汉。
看似天下各半,实则夏国力鼎盛,尽揽中原,兵锋极盛。
无有意外,夏将逐步蚕食汉土。
两国陷入僵持。
而此时赵浔七天保护期已经结束,赵浔可以正常参与剧本,可问题是,宗泽和女衣军都还在黄巾起义剧本中。
他如若现在直接参与剧本是没法携带的,所以现在很直观的问题摆在赵浔面前,要不要先开一把?
此时没有盟友组队,身侧没有助力。
此时参与剧本的风险达到顶峰,赵浔在犹豫,可思虑良久,赵浔猛的一拍大腿。
特么的,怂个锤子啊!
最初的时候,赵浔不也是一穷二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