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透明年报

“学术机构:方法可复现度××,公众可理解度××;

行业协会:治理覆盖度××,整改时效度××;

公益组织:透明指数适用度××,公众参与度××。”

评审意见会原样公开,分数不“修饰”。有评审指出“观察者培训材料仍旧偏难”,林杰接受:

“我们下个季度把培训材料再简化一级。”

——

外界还看到一份“内部纠偏”—年报附录:

“警惕‘透明表演’:把‘过程—结果—更正’做实,不要做镜头;

警惕‘指标上瘾’:指标是手段,不是目的;

警惕‘完美主义’:允许错误快速出现—快速更正。”

员工代表在内部留言道:“这份附录,是真‘自我批评’。”

——

夜深,林杰带着“家属版”回了父母家。父亲看了一眼,说:“写给家人,别写官话。”

“我写‘谢谢’。”

“那就对。”

他把“谢谢”两个字写在扉页:

“谢谢你们在我们更正时,不嘲笑我们。”

——

“年报读书会—城市篇”在图书馆开讲:

志愿者把“产品—流程—治理—错误”四个章节各抽出一个“故事”:

“产品:夜间安全回家路线—把‘灯—摄像头—保安’叠加出来;

流程:‘签名—来源—更正’三步法—把‘可验证’变成习惯;

治理:观察者面板—公众/专业/内部三层授权;

错误:‘蒸汽误判’—如何被公众指出—如何被修复—如何被回溯。”

一位小学生举手:“我也想当观察员。”

志愿者低下身:“从‘看懂一条更正’开始。”

——

媒体学院举办“读年报马拉松”。一位老师把“透明年报”的关键动作提炼为“行为关键指标(KBI)”:

“KBI1:更正公示时效;

KBI2:修复回溯覆盖;

KBI3:观察者轮换率;

KBI4:培训材料可理解度;

KBI5:公众参与率。”

“我们不迷信‘KPI’,我们关注‘KBI’——它们衡量‘把正确做成习惯’的能力。”

——

夜,林杰在窗前想了很久。他在备忘录里写:

“年报不是为了‘取悦’,是为了‘修正’;

透明不是为了‘赢一时’,是为了‘赢长期’;

愿每一个读到它的人,都拥有‘辨别力’与‘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