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何以固国本,安天下,使朕之江山,传之万世?”
问题抛出,简单,却宏大至极!直指治国安邦的核心,关乎王朝命运!这需要士子们具备极高的政治智慧、历史视野和现实洞察力。
内侍将早已备好的策题试卷分发至每位贡士案前。陈彦跪坐于蒲团之上,面前是特制的矮案,铺开试卷,墨已研好。他闭目凝神,将方才那宏大的问题在心中细细咀嚼。“固国本,安天下,传万世……” 这需要从根本处着手。他脑海中飞速闪过一路所见:临安的倭患、漕运的艰难、边镇的隐患、吏治的得失、百姓的疾苦……以及太孙所言的“天下饱暖”之志。片刻后,他睁开双眼,目光湛然,已然成竹在胸。提笔蘸墨,在那精美的宫廷御用试卷上,落下了第一笔。文思如泉涌,字迹工整而有力,将他多年的思考、见识与抱负,倾注于笔端。
殿试不许熄烛,持续整整一日。期间,有内侍送来简单的饮食。贡士们或凝神思索,或奋笔疾书,或涂改斟酌,殿内只闻纸笔沙沙之声,气氛紧张而肃穆。陈彦始终沉着冷静,文章结构严谨,引经据典,分析时弊,提出对策,既有高屋建瓴的格局,又有细致入微的可行性,将“固本安天下”的宏大命题,阐述得淋漓尽致。
日落时分, 考试结束。试卷被收走,糊名后送入内廷,由皇帝亲自阅览,或指定重臣协助评阅,最终钦定名次。
三日后,三月二十四日, 举行传胪大典。这是科举流程中最为隆重荣耀的仪式。
天色未明,所有贡士再次齐聚宫门。辰时,皇帝升坐奉天殿(通常用于大型庆典),文武百官、王公贵族,皆着朝服依序排列。鸿胪寺官员设案于殿外丹陛之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大学士捧黄榜出,授于礼部尚书。李文渊跪接黄榜,陈于丹陛案上。
随后,鸿胪寺官唱道:“甲辰科殿试,诸进士跪听宣制!”
陈彦率众贡士跪于丹墀之下。
接着,便是最激动人心的唱名传胪!鸿胪寺官声音洪亮,拖长声调,依次唱出三鼎甲之名:
“第一甲第一名——陈彦!赐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