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掩体的工作台被八色光芒照亮,陆奇指尖划过挖宝铲的能量接口,八颗核心晶核(深海母晶、火山熔晶、极地冰核、电磁晶核、暗物质晶核、虚空晶核、腐蚀晶核、辐射晶核)正稳定输出能量,屏幕上显示的“环境适应覆盖率”已达88%。剩余的12%缺口,指向挖宝铲探测到的“地磁紊乱区”——那里的“地磁晶核”能强化装备的抗地磁干扰能力,解决极端磁环境下电子设备失灵的隐患,同时紊乱区深处的废弃科研站,可能残留高精度电子零件,能升级挖宝铲的能量控制模块,减少终极形态的能量损耗。
对陆奇而言,地磁晶核是补齐生存短板的关键——之前在电磁矿脉和虚空矿脉,多次因地磁干扰导致探测精度下降,若遇到更强的磁变异体,电子设备失灵可能直接致命。但地磁紊乱区的危险在于“无规律磁暴”,不仅会干扰武器装备,还会让变异体的攻击轨迹变得不可预判,必须针对性改造装备。
接下来的六小时,陆奇全力投入装备升级。第一步是抗地磁改造:将电磁晶核与暗物质晶核熔炼成液态,混合陨铁粉末,在挖宝铲的探测模块和能量核心外包裹一层“磁屏蔽层”,能抵消90%的地磁干扰;再将极地冰核的稳定能量注入越野车的电子系统,加装“磁稳定器”,避免车辆在磁暴中失控。
第二步是地磁探测与防御工具:用挖宝铲改造废弃的地磁仪,嵌入小型虚空晶核,借助虚空能量的空间稳定特性,制作成“高精度地磁探测器”,能提前预警磁暴爆发时间;将火山熔晶与腐蚀晶核结合,打造“磁干扰手雷”——爆炸后释放高温与腐蚀能量的混合磁场,暂时瘫痪周围十米内的地磁干扰,为攻击创造窗口。
最后是物资与车辆加固:将所有电子设备(包括辐射探测器、对讲机)装入磁屏蔽盒;越野车的轮胎更换为防穿刺越野胎,车身加装可拆卸的陨铁护板;物资包新增两盒压缩饼干、三壶过滤水,以及从辐射矿脉医疗站找到的“磁暴缓解剂”(能减轻磁辐射对人体神经的影响)。
上午十一点,准备工作完成。陆奇发动越野车,朝着地磁紊乱区驶去。车窗外的废弃景观逐渐变得扭曲——道路两侧的金属杆被地磁引力拉扯得歪斜,废弃汽车的外壳吸附着大量金属碎片,地面的碎石在无规律地跳动,显然已进入地磁影响范围。车内的地磁探测器显示“磁强度1.2特斯拉”,接近普通磁铁的十倍,挖宝铲的屏幕却依旧清晰,磁屏蔽层起效了。
四十分钟后,越野车抵达地磁紊乱区外围。远处的地磁紊乱核心区笼罩着一层淡灰色的磁雾,雾中隐约可见歪斜的科研站轮廓,周围的金属建筑被地磁扭曲成诡异的形状,偶尔有一道蓝色的磁弧从雾中闪过,发出“滋滋”的声响。陆奇将车停在一处废弃的磁观测站旁,穿戴好改造后的五元素抗寒甲(已覆盖磁屏蔽层),握着挖宝铲(切换成“地磁探测形态”,铲身泛着淡蓝色的磁感应纹路),朝着核心区移动。
刚踏入磁雾范围,地磁探测器突然报警——“磁暴即将爆发,倒计时30秒”。陆奇立刻躲到一块巨大的废弃金属板后,同时将挖宝铲切换成“磁屏蔽模式”。三十秒后,一道强烈的蓝色磁弧横扫而过,金属板被磁弧击中,瞬间产生剧烈的震动,表面吸附的金属碎片纷纷脱落。磁暴持续了十分钟才平息,陆奇检查装备:磁屏蔽层损耗5%,挖宝铲的探测功能正常,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继续深入磁雾区,地面的金属碎片越来越密集,地磁探测器的指针疯狂跳动,显示周围有移动的强磁信号。突然,前方的金属碎片开始无规律地悬浮,朝着陆奇的方向快速聚拢——是“地磁丧尸”!三只体型瘦长的变异体从磁雾中显现,它们的身体覆盖着一层黑色的磁性金属壳,头部嵌着拳头大小的地磁晶核,泛着蓝色的光芒,四肢是尖锐的金属利爪,能操控周围的金属物体发动攻击。
这种变异体是地磁紊乱环境的产物:体表的磁性金属壳能吸附金属碎片形成防御;头部的地磁晶核能操控局部磁场,让攻击轨迹变得诡异;最棘手的是,它们能在磁暴中隐身,只有通过地磁探测器才能捕捉到位置。
陆奇没有慌,扔出一枚磁干扰手雷——“砰!”爆炸后形成的混合磁场瞬间瘫痪了周围的地磁干扰,三只地磁丧尸的金属壳失去磁性,吸附的金属碎片纷纷掉落。他抓住机会,挖宝铲切换成“五元素+地磁融合形态”,一道蓝、红、白、紫、墨、银白、淡绿、黄色交织的能量束射出,击中最前面一只丧尸的头部晶核——“滋啦”一声,晶核瞬间碎裂,丧尸的身体失去磁场支撑,重重倒在地上,化为一滩黑色的脓水,只留下一颗乒乓球大小的蓝色地磁晶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