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淼的逃脱如同在已沸腾的油锅里又泼进一瓢冷水,让本就紧张的宫廷气氛瞬间炸开。
皇后震怒之下,下令封闭宫门,许进不许出,由王瑾亲自带领可靠的内侍和禁军,对司礼监乃至整个内廷进行了一场彻查清洗。
凡与孙淼有过密切接触、或有任何可疑行迹的宦官宫女,皆被隔离审查。
叶明虽非内官,但因持有皇后特许,得以在关键处协同调查。那枚藏于腰牌中的飞鹰密信和鹰头玉璜的关联,被他作为最高机密,只呈报了皇后与太子,以及王瑾等极少数核心人物知晓。
此事若传开,必将引起朝野恐慌和对西域的过度反应,打草惊蛇。
然而,宫内的搜查虽揪出了几个孙淼安插的眼线和党羽,却未能找到其本人。
此人仿佛人间蒸发了一般,未留下任何指向其逃逸方向的明确线索。宫墙高深,密道虽有几条,但皆在掌控之中,并未发现被使用的痕迹。
叶明判断,孙淼极可能还隐藏在宫内的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或者,他有某种极其高明的伪装,已经混出了宫城。但宫门封闭盘查极严,后者可能性较小。
“继续搜!重点是那些平日人迹罕至的库房、废弃殿宇、甚至…陵寝相关区域!”
叶明下令。
他有一种直觉,孙淼这种级别的暗桩,必然有备用的藏身点和逃生通道。
就在宫内紧锣密鼓搜捕之时,朝堂之上,因皇帝昏迷不醒,潜藏的暗流也开始汹涌起来。
首先发难的是几位一向对叶明推行的“新政”持反对态度的保守派老臣。
他们联名上疏皇后,言及近日京城多故,法会惊变,宫闱不宁,皆因“变革太骤,有违祖宗成法,致天象示警,奸佞丛生”。
奏疏中虽未直接点叶明的名,但字里行间皆将矛头指向了兵部革新、工坊兴起等事,暗示唯有“罢新政、复旧制、修德政”,方能平息天怒人怨,使陛下康复。
这份奏疏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得到了不少守旧官员的附和。朝堂之上,要求暂停新政、反思己过的声音渐渐响起。
叶明身处宫中,却能通过二哥叶风和监察司的渠道,迅速得知朝堂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