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北岸,切尔松尼斯港。
寒冬的第一场雪为港口披上银装,却未能冷却各方博弈的热情。赵文渊采纳了魏王李意的建议,通过新招募的希腊裔顾问牵线,举办了一场小型的“唐货品鉴会”,邀请对象仅限于港口内倾向贸易的罗马官员、商人以及几位恰好在此停泊的诺曼船主。
当流光溢彩的丝绸、温润如玉的瓷器、清香扑鼻的茶叶,以及几柄装饰华丽的唐刀陈列出来时,原本带着几分倨傲与审视的诺曼人眼睛瞬间直了。他们粗糙的手抚摸着光滑的丝绸,啧啧称奇,对那能够切开轻薄铁片的唐刀更是爱不释手。
“好东西!真正的好东西!”一个红胡子的诺曼首领操着生硬的希腊语,拍着桌子,“这些,我们全要了!用皮毛,用琥珀,用我们船上最好的奴隶换!”
赵文渊微笑着,并未立刻答应全部交易,而是提出,希望与诺曼人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大唐可以提供他们想要的东方货物,而诺曼人则需要提供黑海以北、乃至更西方向的情报,并在必要时,为大唐商船提供……“航线指引”和安全保障。这是一种隐晦的雇佣与情报合作。
诺曼人重利轻义,对此提议大为心动。双方初步达成了口头协议。虽然诺曼人的承诺如同海上的泡沫般不可靠,但至少暂时稳住了这群北方的饿狼,缓解了来自海上的直接威胁。
然而,陆地上的威胁依旧存在。可萨汗国的骑兵依旧在港口外围游弋,他们的沉默比诺曼人的喧嚣更令人不安。赵文渊决定不再等待,他派出一支精干的、由通晓突厥语的粟特商人组成的使团,携带重礼,主动前往可萨王庭。
使团历经艰辛,终于见到了可汗。可汗对大唐使者的到来既感意外,也怀有戒心。他收下了礼物——精美的丝绸和瓷器,但对大唐希望在边境设立固定贸易点、并要求其约束部众不得骚扰切尔松尼斯的提议,不置可否。
“黑海北岸的牧场,自古以来就是我们可萨儿郎驰骋之地。”可汗的话语带着草原霸主特有的傲慢,“唐人远道而来,是客。客人,要懂得尊重主人的规矩。”
首次接触无功而返,但至少建立了直接对话的渠道。赵文渊明白,要让这些马背上的民族真正坐下来谈,光靠礼物不够,还需要展示足够的力量,或者……找到他们内部可以利用的矛盾。
印度洋,孟加拉湾。
冯安国率领的大唐“友好通商使团”舰队,在经历了数月的航行,穿越马六甲海峡,克服了季风变换和陌生水文的挑战后,终于抵达了天竺东海岸的注辇国重要港口——卡维里帕特纳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