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送财童子

“顾老板,您太高看我了。我就是台里一个小小的记者,人微言轻,可不敢追着领导问太多细节。

我只是按照您的意思,把您想在春晚投广告的意向,原原本本地向我们台长汇报了一下。”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正式了些:“台长听了之后,没在有细说,只交代了一句,等您人到了北京,可以和他当面详谈。”

话音刚落,只听“喀吱”一声,中巴车的折叠车门带着一股寒气向内打开。

余淑仪立刻转过身,热情地招呼着顾方远身后那群提着大包小包的随行人员:

“大家快上车吧,外面太冷了!咱们人有点多,车上座位可能不够,大家上车后稍微挤一挤,克服一下。

车上还备了几个马扎和小板凳,位置不够的同志,就先拿小板凳将就坐一下。”

她脸上带着歉然的笑容,但动作利落,安排得井井有条:

“大家放心,住的地方离火车站这儿不远,开车一会儿就到,坚持一下就好。”

这年头,交通法规还不像后世那么严格,根本不存在“超载”这个概念。

公共汽车的原则向来是“只要能塞得下,那就使劲塞”,长途客车上配备小板凳、马扎给无座乘客那是再正常不过的景象。

至于嫌弃条件简陋?

拜托!

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公共交通运力紧张的年代,能调动一辆电视台的中巴车专程来接站,已经是给了天大的面子。

足以展现了极强的接待能力和诚意。

否则,用一群“三蹦子”(三轮摩托车)或者人力三轮车来接送,也都是很常见的操作。

众人闻言,纷纷提着行李,互相谦让着、略显拥挤地依次登上了中巴车。

车内虽然开着暖气,但刚开门时涌入的冷风还是让先上车的人打了个寒颤。

等所有人都勉强在座位和马扎上安顿下来,余淑仪最后一个上车。

对前面的司机师傅说道:

“师傅,麻烦去咱们台里管理的那个2号四合院。”

司机是个沉默的中年人,点了点头,熟练地挂挡起步。

余淑仪则在顾方远旁边的空位坐下,继续介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