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7章 星核星际超光速引擎燃料注入系统爆炸危机

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星核星际超光速引擎燃料注入系统爆炸危机

超宇宙“星际运输联盟”的旗舰项目——“星核超光速运输船队”,是连接“银河系”与“三角座星系”的“命脉航线”。船队的核心动力是“反物质湮灭超光速引擎”,它通过“精确注入反物质燃料”与“正物质反应”,产生“无限接近光速”的推力。

该引擎的设计指标极为严苛:燃料注入精度需控制在“±0.001毫克”,反应室压力稳定在“1000标准大气压”。自投入运营以来,船队已安全完成“2000次”超光速运输任务,是超宇宙“星际物流”的“绝对核心”。

然而,在超宇宙标准时第1740天,一场“毁灭性”的爆炸危机突然爆发。上午9:00,“星核运输号”飞船的“燃料注入系统”突发“剧烈爆炸”。

初步诊断显示,“反物质燃料注射器”的“流量控制阀”因“金属疲劳”出现“异常开合”。这导致“反物质注入量瞬间超标10倍”,与“反应室的正物质”发生“失控湮灭反应”。

爆炸造成“燃料注入系统完全损毁”,“反应室压力急剧飙升至3000标准大气压”。飞船的“超光速引擎”被迫“紧急停机”,整艘飞船“失去动力”,漂浮在“距离最近空间站800光年”的“深空区域”。

更致命的是,“备用燃料注入系统”的“冷却管道”在爆炸中“被碎片击穿”,无法“正常启动”。如果72小时内无法修复,飞船携带的“1000吨星际物资”将“永远迷失在深空”,直接损失超“800亿信用点”。

“我们的‘应急动力’仅够维持‘生命支持系统’和‘通信设备’!反物质燃料罐的‘隔离阀门’也出现了‘泄漏迹象’,随时可能‘再次发生爆炸’!”船长詹姆斯·威尔逊在紧急通讯中声音嘶哑,“这是‘超宇宙航运史上最严重的事故’,请求‘最高级别救援’!”

联盟总部立即启动“最高级别星际救援响应”,派遣以航天工程与反物质能源专家林修为核心的修复团队。团队乘坐“深空救援者号”飞船,携带“便携式燃料注入模块”“超导阀门修复套件”等尖端设备,以“10倍光速”航行,60小时后抵达“星核运输号”。

林修团队一进入“受损飞船”,就感受到了“浓烈的金属灼烧味”。主控屏幕上,“燃料系统状态”全红,“反应室压力”仍在“缓慢攀升”。团队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展开系统性排查。

第一步:紧急泄压与安全隔离

1. 反应室泄压:

- 手动开启“反应室紧急泄压阀”,通过“定向排气管道”将“高压气体缓慢释放到深空”

- 将“反应室压力”从“3000标准大气压降至1500标准大气压”,避免“二次爆炸”

2. 燃料罐隔离:

- 关闭“反物质燃料罐”的“主隔离阀门”,并启用“备用手动阀门”

- 彻底切断“燃料罐与受损注入系统的连接”,防止“反物质泄漏加剧”

第二步:故障根源深度诊断

1. 燃料注入系统:

- 对“爆炸后的注入系统”进行“残骸分析”,确认“流量控制阀”的“阀芯金属疲劳”是“直接原因”

- 该阀门已“连续使用500次”,超过“300次”的设计使用寿命

- 且“日常维护中未被检测出来”

2. 备用系统故障:

- “备用燃料注入系统”的“冷却管道”被“爆炸碎片击穿”,导致“液氦冷却剂泄漏”

- 系统“温度从-269℃升至-240℃”,超出“超导部件的工作温度”

- 无法“正常启动”

3. 监测与预警系统:

- “燃料流量监测仪”的“传感器”因“长期高温辐射”出现“精度漂移”

- 未能“提前预警流量异常”

- “中央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算法”未考虑“阀门疲劳失效”场景

- 爆炸前“未触发任何紧急预案”

第三步:分系统修复与升级

1. 主燃料注入系统重建:

- 拆除“完全损毁的注入系统”,安装“便携式燃料注入模块”

- 该模块采用“抗疲劳的钛合金阀芯”和“双重流量传感器”

- 将“注入精度控制在±0.0005毫克”,远超“原始设计标准”

2. 备用系统修复:

- 更换“受损的冷却管道”,采用“防冲击的复合陶瓷管道”

- 补充“高纯度液氦”,将“备用系统温度重新降至-269℃”

- 对“备用阀门”进行“超导性能测试”,确保“随时可启动”

3. 监测与控制系统升级:

- 更换“所有老化的流量传感器”,采用“量子精密传感器”

- 将“监测精度提升10倍”

- 优化“中央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算法”,增加“阀门疲劳度监测模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当“阀门使用次数接近寿命极限”或“出现微小疲劳裂纹”时,立即“触发预警”

第四步:系统联调与动力恢复

1. 全系统联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