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三章·星核星际反物质湮灭引擎约束场崩溃危机
超宇宙“星际防务联盟”的旗舰项目——“星核号”战舰,是银河系最先进的“深空作战平台”。其核心动力来自“反物质湮灭引擎”,通过“超强磁约束场”将“反氢原子”与“正氢原子”精准注入“湮灭反应室”,产生“10的20次方瓦”的恐怖推力,是超宇宙“军事威慑”的“绝对核心”。
该引擎的设计指标为“磁约束场强度≥10特斯拉”和“湮灭反应稳定性≥99.9999%”。自服役以来,它已执行“127次”高危任务,从未发生过一次“动力故障”。
然而,在超宇宙标准时第1920天,一场“毁灭性”的危机突然爆发。凌晨00:37,“星核号”在执行“深空巡逻任务”时,引擎的“主约束场线圈”突发“超导失超”。磁场强度从“11特斯拉骤降至2.3特斯拉”,远低于“4特斯拉”的安全阈值。
更致命的是,“约束场失效”导致“反物质粒子与反应室壁发生剧烈湮灭”,反应室温度从“-270℃瞬间飙升至5000℃”,压力突破“10万标准大气压”,舱壁已出现“1.2米长的贯穿裂纹”。
“备用约束系统也同步失效了!我们检测到‘反物质储存罐的‘量子屏障’因‘高强度电磁脉冲’出现‘不可逆损伤’!”舰长凯伦·沃克在紧急通讯中嘶吼,“如果18小时内无法修复,反物质湮灭将‘引爆整个战舰’,1200名船员将‘无一生还’!”
联盟总部立即启动“最高级别军事应急响应”,派遣以核物理与超导工程专家林修为核心的修复团队。团队乘坐“闪电号”救援舰,携带“便携式超导修复仪”“应急磁约束发生器”等尖端设备,以“15倍光速”航行,16小时后与“星核号”对接。
林修团队一进入“引擎控制室”,就看到“主控屏幕上全是‘红色警报’”,代表“湮灭反应强度”的“能量曲线”已突破“危险阈值”。团队没有丝毫耽搁,立即展开系统性排查。
第一步:紧急泄压与冷却
1. 定向泄压:
- 手动开启“反应室紧急泄压阀”,通过“超导磁偏转管道”将“高温等离子体导向深空”
- 压力从“10万标准大气压降至3万标准大气压”,避免“舱壁立即破裂”
2. 超低温冷却:
- 启动“备用液氦冷却系统”,向“约束场线圈”和“反应室壁”注入“超低温液氦”
- 将“反应室温度从5000℃降至800℃”,暂时“延缓湮灭反应加剧”
第二步:故障根源深度诊断
1. 主约束场系统:
- 对“故障线圈”进行“量子态扫描”,发现“Nb?Sn超导材料”因“高能伽马射线暴冲击”出现“微观结构崩塌”
- 导致“线圈导电能力丧失90%”,“磁场生成能力急剧下降”
2. 备用系统失效原因:
- “备用约束系统”的“电源核心”因“主系统失超时的电磁脉冲”被“击穿烧毁”
- 无法“正常启动”
- 且“备用量子屏障”的“能量供给线路”被“高温等离子体熔断”
3. 监测与控制系统:
- “磁场强度监测仪”的“量子传感器”因“强辐射”完全失效
- 未能“提前预警约束场衰减”
- “中央控制系统”的“应急处理程序”因“数据冲突”陷入“死循环”,无法“自动切换至备用方案”
第三步:分系统修复与升级
1. 主约束场线圈修复:
- 使用“纳米级超导修复仪”,对“受损线圈”进行“局部超导材料重新沉积”
- 采用“抗辐射能力更强的NbTi-C复合超导材料”,将“线圈抗粒子冲击能力提升5倍”
- 为“整个约束场系统”加装“多层电磁屏蔽罩”,防止“二次辐射损伤”
2. 备用系统重建:
- 更换“备用电源核心”,并增加“电磁脉冲防护阵列”
- 修复“量子屏障能量线路”,采用“耐高温的碳化硅光纤”
- 建立“双路独立能源供给”,确保“主系统失效时”备用系统能“100%启动”
3. 监测与控制系统升级:
- 更换“所有失效的量子传感器”,采用“抗辐射的纠缠态传感器”
- 将“监测精度提升至0.001特斯拉”
- 重构“中央控制系统”的“应急算法”,增加“多故障并发处理逻辑”,响应时间缩短至“0.01秒”
第四步:系统联调与约束恢复
1. 全系统联调:
- 对“修复后的引擎”进行“低功率测试”,逐步将“约束场强度提升至10.5特斯拉”
- 测试结果显示,“湮灭反应稳定性”达到“99.9998%”,“各项参数均恢复正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 分阶段恢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