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何雨柱几乎是屏着呼吸,走到母亲面前,动作轻柔得像对待稀世珍宝,一层层揭开了那方红布。当那台簇新的、深褐色木壳、银色旋钮、透着工业时代精密感和时代气息的“春雷”牌半导体收音机完全呈现在昏暗的小屋内时,林若心低低地“呀”了一声,下意识捂住了嘴。接着,她又看到了儿子递到眼前的钢笔,那冰凉的金属笔帽上,“英雄”两个字清晰可见。
“娘!校长奖励我的!”何雨柱的声音带着微微的颤抖,是极力压抑后的自豪,“广播里都说了,您没听见吗?就是因为我写了作文,演讲得好!”他飞快地将下午发生在操场、校长室以及广播报道的事情,用最简洁却最兴奋的语句复述了一遍,每一个字都像小锤子敲打在林若心柔软的心上。
当听到“满分”、“文言文”、“神童”、“校长亲自给的”、“收音机”、“钢笔”这些词汇时,林若心的眼睛骤然迸发出难以置信的光彩,一层浓重的水汽迅速弥漫上来,模糊了她的视线。她颤抖着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收音机光滑冰凉的木壳,又小心地碰了碰那支崭新的钢笔,仿佛在确认这不是一场过于美好的梦。巨大的喜悦如同汹涌的潮水,瞬间冲垮了她长久以来因贫困与丈夫远行筑起的堤坝。
“柱子…我的柱子…”泪水终于决堤,无声地从她苍白却此刻焕发光彩的脸上滚落。她猛地张开双臂,将儿子和刚踉跄扑过来的小雨水一起紧紧搂住,声音梗塞在喉咙里,只剩下滚烫的泪珠滴在儿子的旧衣襟上。是巨大的欣慰,是无上的骄傲,更是长久压抑在心头、几乎凝成实质的沉重阴霾,被这突如其来的、强而有力的荣耀光芒狠狠撕裂、驱散的巨大释放感!
何雨柱感受着母亲的颤抖和泪水,鼻子也酸酸的,但他很快调整情绪,轻轻扭开收音机侧面那个冰凉的金属旋钮。一阵轻微的电流“沙沙”声后,红星市人民广播电台那熟悉而洪亮的女播音员声音清晰地流淌出来,瞬间充满了这间狭小、简陋却此刻被一种奇异光芒笼罩的小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红星小学六年级何雨柱同学的事迹,再次证明了我们新中国的少年儿童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他那篇融合了古人智慧与时代精神的《砥砺》,将激励更多的同学……”
“哥!……哥!……响!……响!……”小雨水被这突然响彻屋子的神奇声音彻底吸引,睁大了圆溜溜、清澈如水的眼睛,好奇地盯着那个发出声音的“黑匣子”。她挣脱母亲的怀抱,兴奋地伸出胖乎乎的小手,试探性地去摸收音机的木壳,又像是被那声音逗乐了,咯咯地笑起来。稚嫩的笑声与广播里字正腔圆的播报声奇妙地交织在一起。她开始在屋里摇摇摆摆地转圈,两条小短腿努力地倒腾着,像一只快乐的小鸭子,小手还不时挥舞着,咿咿呀呀地模仿着广播里的腔调,小小的身体里充满了对新奇事物的无限热情和纯粹的快乐。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了声响。
“哎哟!听着声儿了!收音机!真是收音机!”隔壁王大妈的大嗓门儿第一个响起,她人还没到,声音已经探了进来。紧接着,她那张满是笑纹的脸就出现在门口,后面还跟着几个闻声探头探脑的邻居。
“若心妹子!柱子!可不得了了!”王大妈几步跨进来,眼睛热切地盯在收音机上,“乖乖!春雷牌的!真是广播里说的那个!柱子啊,你可给咱这工人新村长脸了!神童!啧啧啧,老何家祖坟冒青烟了!”她嗓门洪亮,语气里是真真切切的羡慕和与有荣焉。院里其他人也围拢过来,七嘴八舌: